“蚯蚓工厂”串起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来源:新华网
2020-08-17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哈尔滨8月17日电(记者强勇)“养些蚯蚓能做啥?”两年前,黑龙江省宾县永和乡永和村引进蚯蚓养殖时,并不被村里人看好。

想不到,起初遭“嫌弃”的蚯蚓现在却成了永和村的宝。一些难处理的庄稼秸秆、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由蚯蚓之“口”,串联起一条“农业废弃物—蚯蚓粪肥—农业种植”循环产业链,不仅带来生态效益,还有经济价值。

位于永和村的永和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几十亩蚯蚓养殖基地里有数千万条蚯蚓“工作”。据产业园负责人王国庆介绍,蚯蚓个头虽不大,但“饭量”却不小,它们的“伙食”包括秸秆、禽畜粪便、食用菌种植废料等废弃物和一些生活垃圾,一条蚯蚓每天吃掉的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目前,产业园在全乡增设多处蚯蚓基地,一年能“吃”掉10000多吨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记者在蚯蚓养殖基地看到,农业废弃物被堆成一个个长30米、宽1.5米的田垄,暗红色的蚯蚓正四处蠕动。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周东兴说,蚯蚓吃掉废弃物排出的粪便含有丰富的腐植酸、黄腐酸和微生物菌群,能改善土壤、增强地力,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依托蚯蚓养殖,永和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目前一年产出蚯蚓粪肥7000吨左右,仅此一项就可带来300多万元效益。宾县宾安镇永兴村村民于继伟养殖蚯蚓,去年靠卖蚯蚓粪肥收入6万多元,收益远高于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

永和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建成500亩果园、药园等农业基地,发展特色种植和深加工,肥料全部为蚯蚓粪肥。北兴村建立了宾县北墨蚯蚓养殖专业合作社,用40亩蚯蚓基地的粪肥供应农业。近日,合作社第一批采摘的1000斤大球盖菇打入哈尔滨市场,很快被抢购一空,“农业垃圾喂蚯蚓、蚯蚓粪肥种蘑菇、种植废料再喂蚯蚓,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北兴村党支部书记张忠说。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