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中彰显制度优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23 19: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年底的 10.2%降至 2019 年年底的 0.6%,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如此骄人的减贫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制度优势“优”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所验证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众所周知,脱贫攻坚,目标高远,任务繁重,攻坚克难,需要调动各方资源,统筹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利益,这就需要一个领导核心做保障,没有领导核心的脱贫攻坚是靠不住的。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历史使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分析形势、研判任务、作出部署,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压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筑牢决战决胜的坚强政治保证。从中央到地方,全党上下共同参与,全国各地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我们党把最好的干部派到一线,让最强的干将担当重任,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强大的动员力、战斗力。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初心使命、自觉自信的鲜明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极大彰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历史和现实均已经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党”。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决定性成就,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绝对领导,才能发挥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定海神针”优势,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领导力和号召力,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制度优势“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经济社会才成功地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多、规模大,原因复杂,脱贫攻坚涉及到政治、经济、生态、文化、教育、医疗等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多系统。“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要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就必须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好资源的集聚效应,多方发力、多管齐下、上下联动,集中力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运用“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多主体、多渠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大体系,唱响脱贫攻坚的“大合唱”。 集全党全社会之力、聚全国各方面资源,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改变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正是因为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集中发力”的攻坚局面才能真正做到;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获得了巨大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才会有了根本性变化,贫困地区的人民因此才能走出大山,获得发展机会;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东西帮扶”协作、地区对口支援、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才能获得高效实施,“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的格局才会真正实现。“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历史和现实表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

制度优势“优”在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民”这两个字嵌入了共和国的名字里,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因血脉里,写在每一面光辉的旗帜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抑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催生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苦苦追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高度,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了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召开了 7 个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会议,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0年3月6日,在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时间紧、硬骨头多、难度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座谈会,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脱贫攻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上下同心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成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正是我们党把人民的力量充分凝聚起来,才能让“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用“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攻克贫困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顽疾。可以说,“人民至上”的理念,成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力量之源。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类艰难险阻、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与时俱进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咬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放松、不走偏、不懈怠,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唐孝成、陈文联)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