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岩: 让城市建设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回味

2020-06-18 10: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魏光华 通讯员符贝贝报道 初夏的江南橘乡,果满枝头,遍地花开。36街72巷从残垣断瓦到焕然一新,五洞桥在沉寂了700多年后,竟在这夜里亮了起来与城市呼应。这几天, 一群退役老兵汇聚浙江台州黄岩, 寻觅当年的奋斗足迹时,感叹“第二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9年8月30日,浙江黄岩提出开启“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新征程,推动黄岩在高质量发展中跨入“永宁江时代”,其中,“千年永宁”作为文化坐标,在“留改拆”并举中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大美宜居新城区,立足2年,放眼20年,以“一心两轴三片区”的总体思路,大手笔、大视野地谋划黄岩城市空间布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拥抱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擘画橘乡盛世新图的拓展和深化。现如今,黄岩在城市建设中发生的点滴变化,都印证着黄岩区委书记陈建勋的那句话——“黄岩橘乡的美景将成为你美好的回味”。

image.png

留住“千年永宁”中的乡愁,回应百姓期盼

“官河古道”工程,是黄岩区打造“千年永宁”文化坐标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目前黄岩区城市建设的1号工程。2019年12月17日,黄岩区区委书记陈建勋在“官河古道”方案设计征求意见会上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规划,大视野设计,明确“官河古道”定位,突出官河特色,体现古道神韵,以此展现千年永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盼。

“官河古道”工程以“连线成片、水清可观、岸绿可游、街繁可贸”为标准,将沿护城河河道打造一条供市民休闲出行的环城绿道,贯通黄岩全城的“新动脉”。“我们希望让‘官河古道’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绽放新风采,唤起黄岩人心底‘千年永宁’的乡愁。”陈建勋书记说。

据悉,老黄岩护城河由永宁江、西江、南官河和东官河四条河道组成,总长5.75公里,周边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孔庙、五洞桥、36街72巷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沿河分布,故称其为“官河古道”。古时“官河古道”承载着防洪排涝、观光运输等功能,而如今观光运输等功能不断弱化,亟需重振。黄岩区希望以此为机,修复古道,留住乡愁,“点亮”夜间经济。

为此,黄岩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留改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改造和保护“两轮驱动”思路,在拆的同时,做好“留”的文章,重点推进孔庙、桥上街、司厅巷等3大历史文化区块改造,将老城区历史文化节点“连点成片”。随着工程的推进,以五洞桥为核心打造的黄岩都市休闲“新天地”、定位黄岩民俗文化“新地标”的孔庙、36街72巷及其他文脉保护改造工程都将被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此一来,这条绿道也将成为一条汇聚黄岩地域文化的历史长廊。

如今,护城河的永宁江、西江、南官河、东官河“一江三河”围绕老城区构成的“江湾水岛”特征符号仍在,昔年沿河而建的城中街巷也得以保留。在斗鸡巷看到, 保留下来的数百年住宅庭院和街坊楼牌让人回味无穷。研池巷的何师傅在这里生活了76年, 他站在门前的水池边, 就能看到九峰山宝塔的水中倒影

“出门200米即是绿道,沿河而行可见泛舟,一片自然风光间,不时还能邂逅逾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而一转身,又是颇具烟火气息的商业街巷。黄岩城区的大体格局,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官河古道’工程,就是将这一格局重新利用起来,为老百姓的生活增色添彩。”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文广说出了“官河古道”的未来。

image.png

改成“官河古道”上的精品,整体提升环境

“官河古道”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最佳古城文化传承地、最美市民休闲游憩地、最靓观光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的达成绝不能单纯地只靠保护对应的文物单位,更重要的是要以文物保护为起点,抓好周边配套的提升,打造与之匹配的整体环境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既注重内部景点风格上的协调,又要体现官河古道内部场景与周边环境的统一。” 陈建勋书记说。

黄岩区住建局坚持用“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持续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探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和内在品质提升相统一,城市治理和城市景观相得益彰。近年来,黄岩区住建局抓重点、提亮点、连片成网,全面谋划环“官河古道”沿线老旧小区的立面改造,注重整合提升周边资源,注重品质建设,除了对生态环境、历史人文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外,也对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EPC模式,对未来3年的老旧小区改造进行打包实施,可大大缩减工期,提升改造品质。2020年将完成西江新村、滨江新村、横街一区、海棠新村、管驿小区等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并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在具体实践中,历史街区改造增加基础设施改造, 与周边不协调的建筑搬出汇集, 沿着古强化力量保障,专门建立领导小组,明确时间要求,各乡镇街道及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苦干实干,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黄岩”的总目标,以老旧小区改造、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为契机,精准治标、统筹治本,着力提升水质环境,完善配套服务,有效整合现有的老城区沿河绿地资源,加快打通重要节点,使得护城河通过绿网连贯通畅,争取早日将这一民生实事做好做实。

“对沿线管网进行改造,一方面能加强护城河的防洪排涝作用,另一方面也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官河古道’生态、文化、旅游的价值。”杨文广和他的团队们坚信,要把“官河古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来建,争取以一次建设换取多种成效。

以当前最热的“5G+”为例,黄岩牢牢抓住5G建设的发展先机,从细微之处入手,在古道建设中实现基站布局与古道景观建设和谐统一,为古城更新注入更多“活力因子”。“5G基站的建成不仅能给老黄城注入新活力,让人带来‘慢生活,快享受,古今共生’的感观体验,同时,还将较大程度上地提高古道的管理效率。”杨文广表示。

image.png

  拆出“江南橘源”里的空间, 助推经济发展

翻开“官河古道”工程规划图纸,发现护城河将老城区围成一个“心形”闭环,城内街巷四通八达,四大水系的河道沿线村落众多,景点密布,这些都为将来市民漫步绿道创造了便利条件。黄岩按照“促发展、拓空间、优环境、保稳定、惠民生”的要求,深入推进“无违建区”创建,以拆违为抓手,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全域城市化,拆出发展空间,拆出民生福祉。

6月16日, 记者在黄岩天长路看到, 挖掘机、打桩机穿梭轰呜。天长路区块是黄岩15年来规模最大的拆迁地块,计划在2022年建成高品质居民生活区。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城区脏乱差的代表, 这次拆建虽然难度大, 但顺应了民意, 有利于城区高品质建设发展,得到了公众支持。此外,东浦半岛、以及“官河古道”上的零散住宅都将进行拆除, 还天然美景。

“官河古道”项目由“一江三河”等水系围合形成一个心形区域,总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依托江滨公园、五洞桥公园、西江公园、南官河绿地、东官河绿道等,打通桥下景观通道、滨水栈道等节点,使整个古道连贯畅通,串点成环,其中包含了四个文化核心、十大景点,最终形成水清可观、岸绿可游、街繁可贸的总体目标。“要确保执行有力、实施有序,配备专业团队,并联推进各项工作程序,早日推动项目真正落地”。陈建勋书记说。

黄岩一直坚持保护和改造“两轮驱动”思路,留下黄岩城里的文化遗迹。随着工程的推进,以五洞桥为核心打造的黄岩都市休闲“新天地”、定位黄岩民俗文化“新地标”的孔庙、36街72巷及其他文脉保护改造工程都将被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此一来,这条绿道也将成为一条汇聚黄岩地域文化的历史长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黄岩区住建局还注重整合提升周边资源,除了对生态环境、历史人文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也将对公共设施进行改造。

“对沿线管网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护城河的防洪排涝作用。”杨文广说,“‘官河古道’工程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融合城市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兼具生态、文化、旅游、商业及防洪等功能。它既是对黄岩昔日文明的传承,也是黄岩迈入‘永宁江时代’的重要创举。”

为了接通护城河此前断开的河段,打通全城重要节点,使绿道连贯通畅,黄岩区住建局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为抓手,积极牵头推进施平桥里、瓦厂头小商品市场、印山路翻簧厂等区块的征迁工作,力争奋战500天,贯通出亮点,为“官河古道”项目打好空间基础。

在拆迁基础上,黄岩区住建局还积极谋划“城村双改”,做到成熟一块启动一块拆除一块建设一块。在这一原则上,江北公园委羽山文化公囤、投资10.1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已经陆续开工。

“官河古道”将成为黄岩重要的展示窗口,通过古城文化元素、橘文化元素和模具文化元素的集中融合展示,使人一进入官河古道就能欣赏到黄城上下千年之历史,了解其“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这三张名片,让城市更美好,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魏光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