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美国应补短板而非甩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07 17: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应对新冠疫情,中国迅速而果断地采取措施,有力阻止病毒蔓延,目前已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反观美国,态度消极、行动迟缓、政策不力,致使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急剧攀升。这场疫情“大考”,暴露了美国在经济和治理方面的短板。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两国对疫情的不同反应。

美国盛行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了对举债消费的依赖。美国人储蓄很少,借贷很多。美国政府也是一样的,这要归咎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所带来的“过度特权”。由此引发的后果是,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激增。

应对此次疫情,美联储3月两次宣布紧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把利率区间降至0%至0.25%,并在过去几周将资产负债表扩张超过2.4万亿美元,以防止系统性的流动性短缺问题。

美国金融部门过度杠杆化,同时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脱节。华尔街的公司互相交易,而非为老百姓服务。而且,各大公司越来越依赖于资本市场,而不是银行。

尽管美国的电子支付系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家庭和小企业等仍主要通过现金、纸质支票、信用卡等来结算,这些支付模式相对比较低效。相应的,技术平台利用债务驱动型的增长模式推动用户不断消费,而不关注如何在线创收。

长期以来,美国模式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都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模式会加剧不平等。新冠疫情则进一步表明,债务消费周期一旦中断,随时可能引发崩溃。一旦人们收入中断,私人金融机构就会出于担心不良贷款而削减信贷。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直线下降,收入进一步减少。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美联储和财政部就必须介入,将信贷风险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上。

中国的模式则可以避开这些误区。中国不仅有很高的储蓄率,还通过出口和投资推动增长。此外,中国的创新技术平台,特别是金融类平台,已经将传统经济和广泛应用的数字生态系统联系起来,鼓励用户在消费的同时赚钱,进而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中国的“超级应用程序”生态系统创造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赚钱和消费融为一体,并且比西方模式有更广泛的基础。在“封控”管理期间,中国的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台成为很多小微企业的命脉,让它们可以与成百上千万的国内外消费者保持联系。京东等提供在线物流的公司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们能确保将生活必需品送到千家万户的手上。

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则让人们可以在“封控”期间与亲友保持联络,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人还可以通过博客、视频等赚钱。政府也可以通过微信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协调一些复杂的项目,比如重要的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交付。

除了经济方面的短板,此次疫情也暴露了美国在治理方面的不足。尽管有充分的预警,美国整个系统还是缺乏对疫情的防范,因为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这类事件不会在美国发生,即便发生了,美国也有实力安然度过危机。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再次证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不适合21世纪复杂的治理需求。

现如今,美国的疫情形势愈发严峻,目前已有7万余人丧生。相较于嫁祸于人,挑起争端,美国此时更应该把精力用于消灭病毒这个真正的敌人,同时补齐经济和治理短板。这才是长久之计。

(编辑:王辉 周凤梅)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