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疗二队做到“0”病死率

青岛医疗二队做到“0”病死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22 21: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22日武汉电(记者 周荔华、刘坤)“到目前为止,我们病房虽然没有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是累计收治病人数、收治病人重症率、治愈出院率都是高于全院的平均水平,我们没有窍门,只有一个制胜法宝,一人一策,精准管理,精准救治。”援汉的青岛二队的领队、青岛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教授说。

3月20日,李永春教授被委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第一批专家组组长,代表医院到武汉会议中心进行武汉市疑难病例的讨论。光谷院区副院长汪辉说,李永春教授负责的病区是在医院最早开展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他本身是呼吸专科医生,同时有具有医院管理经验。而且他是每天的医院疑难病例讨论会上最积极发言的专家,总是直指“问题”症结所在。所以,一些不容易管理的危重症患者,也会“特意”转到他负责的病区。

3月9日,已经在外院的重症监护室(ICU)里救治了50天的62岁马婆婆转运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病房继续治疗。经过近十天的救治,马婆婆病情明显好转,CT显示肺部病灶在慢慢吸收。

“马婆婆差点也是要插管的,刚转来的时候高流量给氧,呼吸维护不好,合并脑梗和一侧肢体偏瘫,肺部75%的白肺。但重症ICU床位有限,重症病人‘属地’管理,所有的病区都必须要承担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大家不行也得行。所以我们必须要接管马婆婆的治疗。”李永春回忆到。


中西医结合讲究 一人一“方”

“马婆婆来时,呼吸不好,肺功能不好,我们病区的重症专业的医生建议插管,呼吸专业医生建议观察,大家讨论半天没有结果,站在专业上大家都没有错。但谁也不服谁。”用证据说话,再次复查CT,仔细对比前几次肺部变化情况,“一丝丝证据下,或许是感染加重病情,抗生素加强,中医跟上。暂时不急着插管。”虽然支持了呼吸科的意见,李永春同时也做出一个决定,通知同济插管小分队随时准备“插管”,做好有创机械通气的准备。

结合全国第七版救治指南,青岛医疗队队员、青岛海慈医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陆学超主任医师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讲究望闻问切,必须是一人一个方。”每个病人的中医方子上的药材不完全相同,即使药材相同但量上可能会有不同。陆学超特别关注马婆婆的情况,时时调整的方子。“之前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医治疗上有它独特的优势。”

“多学科合作,不仅仅是一次两次的会诊,在我们这只混编的队伍,有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护理专业等医生护士,大家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情况下,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建言献策。

病人积极配合中医治疗,服用中药后,慢慢地不发烧了,胸闷、咳嗽等症状有所减轻,心理上的紧张也在一定程度得到了缓解,病人病情好转并康复,也让所有的医护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随着马婆婆转院的,还有一封手写的很长的信,是马婆婆唯一的女儿写给医务工作者的。满载的期盼,让所有医护工作者都很动容。

人手一本“交班笔记”

3月19日8:10,在光谷院区的E1区9楼的医生办公室,十几位医护正在交接班,援汉的青岛二队的领队李永春教授,一边听,一边提问,一边在手边的本上写写画画。

“42床,83岁,营养改善?”他又画了一个三角,打了个问号。“45床,出入量2960/4100。”他画一个圈,打了个问号。随后,李永春教授又指着办公室里一个大大的“白板墙”说,“38床是否满足出院标准?”

这样的交接班,每次都要进行一个多小时,最初时,早班、中班的交接班,领队李永春,医疗主管辛永宁、护理主管位兰玲必须都要参加,除了病情交接,还会进行疑难重症病例小组讨论,医疗质量点评。想当初白板上,可是一片红,那表示病毒核酸咽拭子检测是阳性。现在看到了是白板上的记录“一片黑”,那是已经转阴了,好转了。

李永春说,我从事医院管理十几年了,同时我也是一位呼吸专业的主任医师,我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经验,所以疫情一出,我立即报名参战,带着青岛市五家医院的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的专科医生、护士来武汉支援。

“最初时,病区第一批50多位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是必须马上到位,治疗刻不容缓。而病情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病例收集的零散让我们一边摸索一边持续地改进。”2月11日,青岛二队负责的病区开始接受新冠病人,相关病情资料的“缺失”,病人病情重,如何高效运转起来,青岛二队全体提前也开了会。

面对新冠疫情,没有特效药,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所以我们只能先从管理上补“短板”,理顺了理清了,才会看清治疗的思路。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并记录下来。我觉得这非常重要。“我最爱是总结三要点,因为三点容易且方便记,如果我说了五点六点,大家就会觉得啰嗦了。”

李永春也为每一位医生护士都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他要求自己记录,同时也要求医生们记录。这样,病情发展时间轴更清晰,对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案也会更积极有效。

满满的记录下每个要点和问题的本子,李永春已经用了三个本子。时不时,他还会抽查其它医生的记录本,“天书”一样的本子里,只有医生们能够看懂的符号和标记。“但用心不用心,从本子上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到后来,他们的本子写得比我好,内容比我多。这也是我最欣慰的。”

早期识别,清单化、连续性的病人管理

新冠病人治疗关口前移,一定是基于对病情的详细了解,如果一个医生不能清晰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何以做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如何能够提高治愈率呢。

“没有突然变化的病情,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李永春一直想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统一的标准,能不能以管理病人为切入点,对于新冠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医疗小组按全国治疗指南来制定科室内的管理的规范。“清单化管理,‘好’的‘坏’的,全部摆在面上,大家都看得到。”李永春教授说。

“硬骨头,大家一起来啃。”白板上清晰记录着所有病人的咽拭子的测试结果,这也是医生治疗后成绩的反映。因为在诊疗指南里,新冠病人的出院标准咽拭子的两次转阴,这也是判断一个病人好转的重要指标。病人分配是随机的,不是精挑细选的。有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交接班管理再强调,再落实!”

最初时,面对新冠病毒,大家只知道几种常规的药物治疗,什么时候需要抗菌药物的使用,什么时候营养评估和心理干预。两眼一摸黑。“混乱中,慢慢理顺,一周后,我们才进入到平稳运行,并迅速制定了标准化的流程管理。”

李永春说,现在,武汉的新冠病人的救治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到了最艰难的时候,在武汉保卫战里,在不同阶段时刻,大家一同面对着不同的困难,度过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艰难时期,在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上,大家一起啃了最难啃的硬骨头。随着陆续有援鄂医疗队返回,我们在最后时刻再坚持一下,向人民交付出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截止3月19日,青岛2队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新冠肺炎重症病区38天,累计救治患者104人,其中重症84人,危重症12人,治愈出院56人,治愈率53.85%,病区无死亡病例。

(周荔华、刘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