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樱花越来越美 病人越来越好

战“疫”日记:樱花越来越美 病人越来越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16 13: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5日,驰援武汉第五十一天。武汉,晴。

昨夜,贪吃的我喝完了整杯喜茶,后果就是夜间睡眠的碎片化,早上在闹钟的呼唤中艰难地爬起来。

今天也是大晴天,高架上的车一天天在增多,穿着防护服的司机依旧把班车开得很快。路边的樱花越开越美,一排排的樱花树中夹杂着几株白玉兰,春风中摇曳生姿。

我们的防护物资越来越丰富。今天在换口罩帽子的地方,直接放上了N95的9132和1860 型号的口罩(之前都是放在护士那边,进隔离病房才能按需发放)。不过习惯在医生办公室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我们,还是舍不得N95,自觉戴上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前者还是留在隔离病房用吧。

交完班后,郑队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大家慎终如始,再接再厉;要求大家做好安全防护,他说,“照顾好自己就是为队里作贡献”。他也谈到刚刚从方舱医院撤下休整中的医疗队请战一线,可见大家对于抗疫的决心非同一般。

今天依旧跟着周教授进隔离病房,有几位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周教授作为医疗组组长,总是亲临一线了解病情和指挥。

我们气管插管的那位病人相对稳定了。周教授会问床位护士,病人的气道分泌物多吗?周教授也会盯着护士为病人吸痰,看吸痰管的深度,是否存在吸痰深度不够等因素存在。周教授还会检查病人气管插管的深度,担心管道是否有滑出。每一个环节,周教授都不肯放过。是啊,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

我们的另一位患者,从来时的昏迷,到现在鼻导管吸氧时的对答如流,是我们组全体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付出了巨大心血的结果。病人看到我们,就跟我们抱怨夜间睡眠不好,周教授答应她晚上给她用点助眠的药,并嘱咐她今天去做个胸部CT,如果急性渗出已经吸收,只留纤维化,那就可以让她出院了。看样子我们又有一个病人快出院了。

查完我们组的病人,周教授又带着我去看了另一组的几位危重病人,我看到他耐心地叮嘱着病人这和那,看到他对每一个病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脱好防护服,来到潜在污染区,院感老师对着我喷酒精,和护士长一起冲我笑。我悲催地知道,他们笑我又被周教授甩了嘛。

干完活,和几位老师一起在办公室讨论昨天的疑难危重病例,从新冠肺炎并发气胸的病理生理,到抗生素的应用,从ECMO 的运用到艾滋病病人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在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