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企业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背后的故事

2020-02-21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26日,在京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北方公司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大伟第一时间进行动员部署,数百名员工纷纷通过QQ、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主动请战,最终有24名分公司员工到达雷神山医院项目现场,全身心投入现场、设计、后勤保障、秘书组等岗位工作。他们当中有工作了25年的老党员,也有入职才半年的新员工,还有夫妻、兄弟齐上阵,同时参与抗疫。除此之外,分公司还为项目召集了300名工人,向工地支援1134套厢式板房、N95口罩2.3万个、医用口罩5千个、箱装酒精10箱、瓶装酒精100瓶。

面对疫情,一公司北方公司火线集结力量,冲到前沿、战在“疫”线。在这场与疫情的生死竞速背后,是付出艰辛和力量的建设者们,他们不顾安危、不舍昼夜,铸造起疫情防控的新堡垒。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太多像他们一样朴实善良的逆行者在不分昼夜、不辞辛劳。今天,让我们走进建设者背后的故事。

在京企业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背后的故事

陈良仕和许强:上阵亲兄弟

得知分公司要去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家在湖北黄冈的陈良仕第一时间报名,但是由于特殊时期交通管制,要求去现场必须是会开车并且有车,陈良仕遗憾错过了第一批上战场的机会。第二批征集刚在微信群里发出来,陈良仕坐立不安,考虑再三他打电话给会开车的表哥许强请求帮忙。许强一听这事,立马答应送兄弟参战,午饭都来不及吃就接上陈良仕直接出发。

陈良仕参建雷神山医院也得到全家人的支持,父母和村里沟交通管制通行,媳妇生病休养依然催他早些去,来到现场他就立刻投入战斗,都没来得及电话报个平安。

看到项目现场超大的作业面积,徒步穿梭其中非常耽误时间,加之住宿酒店距离雷神山建设现场将近30公里,没有车将寸步难行。“我走了,兄弟在现场怎么办?”本应回去的许强决定留在现场帮忙。许强虽然不是中建三局员工,但他是个电气工程师,陈良仕的专业是土建,现场大多工作涉及箱式套房安装,兄弟俩正好搭档。

陈良仕在现场负责板房的安装、清扫、材料协调等工作。现场遇到各种棘手问题他都能够游刃有余解决,工人看不懂图纸,他就放弃休息时间给工人耐心讲解,带着他们去现场实施;现场工人太多,安排完任务后到处都是人,特别是夜班期间很难区别哪个是自己区域的工人,为了节约时间,他将工人的安全帽统一格式进行编号,就能够在上万人的现场快速识别自己带领的工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病房A10和A11区域建设完成后,他们又马不停蹄的支援西部公司C3区域建设,“只要扛得住,就往现场赴。”他们每天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冷热交替,陈良仕鼻炎复发依然坚守,哪里有需求,总能看到他匆忙的步伐。

如今,二人顺利完成交付工作,分别在不同酒店进行自我隔离。“结束了,才发现我和表哥忙的连个自拍合影都没留下,媳妇说我们做了不留名的英雄。”陈良仕电话那头开心的笑起来。

辜慈航:21岁小将能担当

21岁的辜慈航刚参加工作半年,当建设雷神山医院的号角吹响时,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爷爷奶奶担心我,怕我年轻吃不了苦,但我是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我已经长大能够照顾好自己。”1月30日一早,辜慈航准时来到雷神山医院的现场。

建设快一分,防线早一分,安全就多一分。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北方公司负责协调运输安装1134套厢式板房,辜慈航来到项目后负责协调工作,记录、核实厂商运输的货物数量,协调卸货地点,还要将安装好的厢式房协调运送到现场。“刚到现场就是连着24小时工作,吃饭几乎随地解决,最快时间内扒上几口,每天4、5万的步数,刚开始腿累得直抽筋,后来累着累着就习惯了。”辜慈航说。

现场材料和工人比较稀缺,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工人都非常疲惫,“安抚工人情绪,与他们一起共患难一起干,日常生活需求,吃饭喝水、防护物资都是优先满足工人。”辜慈航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让众人服气。2月3日凌晨,他在现场值班,此时湖边卸载堆积了各种成品箱急需第一时间运往现场,他多方联系,协调到2名工人和一台板车。“工人开始有些抵触,我就说我们一起来,这个活总要干完的。”工人看到这个年轻的小伙不怕苦不怕累,也很服气,最终在一起努力下早上6点完成任务。

现场不懂就向前辈们请教,病房区域卫生间的防水做法多次变更,他向同事请教防水做法,然后挨个对照做法表准备材料。房间内负压一直不满足要求,他就又请同事找来材料,带领师傅挨个修理。怕耽误大家时间,很多事情他多是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偷偷的学,21岁的他觉得自己这10多天的收获比在学校还学得多。“我知道我们每个人多努力一点,病人就多了些希望,我是武汉人,我希望多出些力!”他说。

15天的经历,辜慈航说自己成长了很多“我能独立克服困难了,也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了,我没有辜负家人的期待。”

在京企业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背后的故事

  周辉:设计和施工同时跑步进场

多次请战,终获批准,周辉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从湖北咸宁抵达雷神山建设现场。周辉在单位干的是基础设施方面的业务,但现场技术部缺人手,他又曾做过技术员、技术总工,于是毫不犹豫就顶了上去,“不管啥专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减轻点其他人的压力也好。”周辉说。

他负责技术管理工作,雷神山医院的紧迫性,设计和施工是同时跑步进场,技术部要紧密对接设计院,编制施工方案,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过程中严格进行检查复核,并收集现场施工意见,摸排资源配比情况,积极进行技术变更,加快施工进度,改进施工质量。

现场参建单位众多,设计图纸、方案必须交底到每个工区负责人,通常做法是提前电话通知他们到技术部拿图纸方案,但是雷神山项目建设几乎按分秒计算,大家根本没有时间来回往返,“我们技术部每个人都划分好几个工区,图纸下来后跑步到现场,以最快速度找到工区负责人签收图纸,交底做法,做好服务。”周辉说,我们累一些,现场就能轻松一些,进度就能快一些,交付时间就能提前一些。

在安装病房区缓冲间门锁时,设计图纸要求按照常规房建标准去施工,但是技术部在分析医院分区及隔离需求,认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房间接触的唯一通道是缓冲间,缓冲间房门反锁必须朝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控制是否开门。周辉立即跟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确认,了解到隔离病房是有特殊要求,于是技术部将病房门锁方向进行变更,从而避免了后期大规模返工。

雷神山项目规模大、工期紧张,一万多人的“战场”讲究的是统筹兼顾,考验的是管理协调,磨练的是精神意志,周辉说“这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经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每天高强度战斗,身体虽然极度疲惫,但斗志却一直高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是他心中的真实写照。

文学:能够参与雷神山建设很值得

文学是雷神山医院项目A10和A11病房区厢式板房施工负责人,两个病房区包含176个厢式板房,总面积2690平方米,现场工作量大,工期紧,传染病隔离病房密封性要求极高,板房拼装要做到精准超平,而且各专业系统交叉,里边包含电线、‌‌网络、‌‌安保、通风、给排水等布置安装,施工作业难度极大,文学作为现场负责人,他要一一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各个专业的对接、联动、调试。疫情时期,材料进场协调难度大,人员组织困难,召集的劳务队伍不一定专业对口,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他都要和每一个工人充分交底,从讲解图纸、人员调度到工作面交接,每一个环节不容任何疏漏。现场大量物资要靠管理员和工人一起抬,“搬运一次来回就四五百米,一天几万步是家常便饭。”文学轻描淡写地说。

现场每个人都紧张而有序的忙碌起来,开启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大家分秒必争,常常是上一道工序刚完成,等候在一旁的下道工序的工人随即开始施工,高效衔接。因很多工人是临时招过来,不是熟练工,管理人员必须一个个交底,每一步都要紧盯并严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持续的通宵加班,高强度的工作使每个人身体都疲惫到了极点,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都咬牙坚持,早一分钟把医院建好,就可以早一分钟交到医护人员手中,病人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文学说。

2月8日,雷神山收治首批患者,患者居住隔离区距离A11施工区仅仅一墙之隔,虽是最后收尾时期,很多工人都有畏难情绪,有一个名叫吕文征的工友主动找到文学说:“我自愿留下帮忙,钱不钱的无所谓,我也为国家出份力。”这让文学非常感动。

管理人员奔波于两点一线,酒店和项目现场距离30分钟车程,“平时晚上大家工作到凌晨1点是家常便饭,最后交付的冲刺期,大家更是连续工作48小时,‌‌在这种高强度的作业压力下,项目管理人员有冻感冒的,有在协助工人吊装的时候受伤的,大家仍然在坚持,我们的这份工作很值得,我很自豪。”文学说。

0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