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复工复产要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2-20 11: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笔者注意到关于“复工”和“生产”这两个词分别提到了三次与七次,频频发出了一个强力的信号和鲜明的态度:防控疫情、复工复产,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是底线,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不动摇。

复工复产的新挑战新亮点

面对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出现,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决不能掉以轻心和低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之又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本来就在加大,现在又面临抗击疫情的艰巨繁重任务,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这对地方各级政府是一个巨大考验。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有两种经济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是线下消费旺季转淡,受冲击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酒店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和影视娱乐等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则是线上消费、线上娱乐、线上教育日益火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发展更加壮大。两相对比,可见需要辩证看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即疫情固然会造成短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但又隐含着我们将把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巨大动力。

特别需要看到的是,在疫情控防时期,作为中央政府已经通过“有形的手”,在逆周期不断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充足的政策空间和积极的财政等扶持举措,正引导着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确保有序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既是一次硬仗,也是一次大考

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可以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既是一次硬仗,也是一次大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在疫情防控中坚持“统筹兼顾”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要做到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当务之急就是企业要尽快 复工复产。

2月14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山东省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若干措施的函》,将山东省近日推出的19条加快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印送全国各省(区、市)参照借鉴,很快就对全国各地复工复产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复工复产通俗的说就是工厂恢复生产、工人恢复工作。具体来说,节后的复工复产必须做好“三个一”:一是进行一次系统全员安全生产培训;二是制定一套节后复工复产实施方案;三是全面完成一次复产前设施设备的全面检修。当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生产生活轨迹,要在短期内回到日常的安居乐业,不是一声令下、振臂一呼,除了需要勇气和能力外,更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两条战线互为支撑,统筹协调,有更多的思虑、更周密的部署和安排。要以政策的确定性应对疫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要站在社会经济顺畅运行的高度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作通盘考虑,充分体现社会治理的体贴与温度。如复工复产后,疫情的防控措施需要认真落实,员工测体温、加强防护,保证工作环境的通风、消毒等,丝毫马虎不得,防止因交叉传染带来疫情反弹。

当前,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到科学决策、帮助企业稳信心、稳预期,使企业早日复工复产,投入正常运行轨道。

围绕复工复产“堵点”精准施策

复工复产是很多企业的迫切需求,也是防控疫情、支援一线的需要,更是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要求。但必须看到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也确实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和具体问题,目前来看,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面临着返工人员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以及资金压力沉重等突出问题。其中,资金难题更是首当其冲。同时,面临着复产工人需要考虑口罩的充足等必备的物质保障供应,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双职工家庭未成年子女谁来看护等一系列问题。

最近,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着一张某地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上面不仅需要填写企业复工复产的理由,还需要有属地镇街(园区)、政府应急管理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及区政府分管领导、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出具意见,需要盖9个大红印章。通过这张“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的背后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作为,而是对责任的变相推诿,对企业、民众的疏离与隔阂。同样的复工复产申请,在长三角等多个城市通过网络“企业复工申报平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

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在做到防控举措不懈怠的同时,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科学防控、实打实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影响。除2月7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上海、江苏、浙江等多地监管部门要求给予专项信贷额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容忍度。可以说企业复工复产这不仅是对各级政府的严峻考验,也是衡量地方营商服务环境的一把标尺。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疫情冲击,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又是就业的“蓄水池”,如何让它们在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顺利渡过难关?亟待各级政府要有系统思维,带着感情做事,围绕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堵点”,既要考虑抗击疫情的各个环节,也要重视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通过精准施策,如“一事一议”、“点对点服务”等实招,确保绝大多数民企不倒闭、员工不下岗,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作者:上海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全球化智库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

【责任编辑:涂恬】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