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发起“健康护航计划”,4-16岁学员用科技援助防疫

2020-02-18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新冠肺炎肆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疫情救助活动,除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前线防疫工作人员外,少数程序工作者也纷纷上场,用编程支援疫情科普工作,进一步提升防疫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

其中, 一个火遍全网的《程序员小哥哥告诉你为什么必须宅在家》的科普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受到网友热议。据了解,该视频是由少儿编程教育品牌编程猫的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秦曾昌教授携编程猫老师团队,利用编程制作了一个疫情仿真程序。

该程序是用编程猫亲研工具海龟编辑器编写,来模拟呈现一个城市在遭受病毒侵袭时,不同防控措施的仿真效果,让人们能够通过这个程序了解到在一场疫情来临时,国家和群众采取的不同措施可以在疫情的控制中起着如何重要的作用。

0

(图一:视频截图)

视频中,用编程手段模拟程序重点呈现了医院提供床位、患者在家隔离、出门佩戴口罩、减小活动范围四种防疫手段的效果。用可视化的方式,向观众讲明国家建设火神山、雷神山的重要意义,以及呼吁群众配合国家政策,帮助群众加强防疫意识,做好自身防疫措施,疫情期间减少外出活动,自我隔离,佩戴口罩,以正确的防疫措施加快对疫情的控制速度,共同度过当前这段艰难时期。

据悉,此疫情传播模拟程序是编程猫针对当前疫情,在其官网社区特别策划的“编程猫健康护航计划”中的一个编程科普作品之一,该公司通过“编程猫健康护航计划”号召老师和学员一起,以编程为武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支援当前的“抗疫”工作。

0

(图二:编程猫健康护航计划)

其中,来自湖北省鄂州市第一中学的11岁学员袁奥,在编程猫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疫情期间,他看到当前口罩防护用品极其短缺,大众难以购买,出于考虑大众的口罩需求,他用编程猫的图形化编程工具海龟编辑器制作了一个名为“口罩图鉴”的编程作品。

在这个作品中,他用编程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防护口罩抽丝剥茧地展开,对每个口罩拆分部分的用途做出了详细的讲解,向人们科普讲解口罩的结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让我们在急需口罩时,也能利用身边的物品,按照口罩的结构正确组装、制作简易口罩。

袁奥表示:“与我的其他兴趣爱好相比,编程更实用、有趣,它能让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改变生活,而不仅仅只是娱乐或者一味的学习。”

0

(图三:编程猫学员袁奥)

另一位用编程志愿防控疫情的是11岁的袁佳珩,他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的一名学生,也是编程猫的一位学员。作为疫情重灾区的一个孩子,自疫情爆发以来,他就一直坚守在家。

在看到武汉发热病人就诊难的问题时,他想到用编程制作一个发热就诊程序,利用GPS为发热病人自动匹配最近的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希望让病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在向记者介绍这个作品的时候,他侃侃而谈:“编程可以把我的想象变成现实,我也可以利用编程搭建我的课程学习和生活情景。编程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和生活,还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我的沟通表达也变得更有条理了。”

0

  (图四:编程猫学员袁佳珩)

还有来自武汉市的11岁学员万嘉祁,用编程制作了一个RPG游戏,用游戏闯关的模式,让孩子通过游戏,体验学习疫情当下生活场景中的重要防疫措施。来自湖北武汉的12岁学员贺天安,则用编程结合微信制作了一个媒体提醒小贴士,每天早、中、晚定时提醒人们勤洗手、戴口罩和疫情知识等重要信息,帮助人们加强疫情了解和防控意识。

截止目前,在编程猫社区的“编程猫健康护航计划”版块,已上线了702个学员作品,以在编程猫学习到的编程知识为基础,用自己的见解认知为蓝图,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来帮助全国各地的同胞们抗击疫情。

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以编程为核心的科技价值所在,看到了科技的无限可能。作为少儿编程教育的头部品牌,编程猫不仅仅是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编程、接触科技的机会,也教会了孩子应用科技去解决现实难题,让他们明白只有能解决社会问题的科技才是向善的,才是温暖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