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现在就给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下结论,太草率了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2-04 0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几天来,少数国内外媒体及分析人士,开始对疫情可能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

我不知道,这些分析都是基于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要知道,就眼下而言,疫情还处于防控过程,尚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但是,按照观察,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尤其是武汉等疫情重点地区的“封城”,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地方对疫情防控的措施,也在全方位生效。

这也意味着,尽管疫情防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来不得半点麻痹疏忽,但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已经对疫情形成了强有力的管控和遏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效果会不断显现,作用也会显著增强。那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变化,现在就对疫情可能给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下结论,显然为时尚早,也不科学,更不实事求是。

我们并不否认,发生这样的疫情,肯定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决不是静态的、僵化的、教条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可弥补的,决不是想当然,而必须客观、理性、全面。尤其要弄清楚,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少数企业的,还是整个行业的。只有将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才是准确的,才可以避免拍脑袋。

很显然,在疫情尚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就对疫情可能给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下结论,实在太过草率和盲目,也太过武断。更多的分析,可能是基于十多年前非典疫情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殊不知,中国此次对新型肺炎的防控,效率和质量远高于非典防控。尤其是应急反应和响应能力,更是非典时所不能比的。对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的反应和响应,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多个国家领导人、相关人士和国际组织,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老公式来算新账,用老眼光来分析新问题,显然是结论不会太正确的,也是存在缺陷和问题的。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待疫情完全控制住以后,再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

事实也是,如果静态地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时候可能确实会很令人担忧。殊不知,多数领域的经济账,都不能静态地算,而要动态地看。譬如旅游账,如果不发生疫情,春节一定是一次旅游高潮。那么,疫情的影响,是否就意味着春节旅游行情就完全消失了呢?也不尽然。因为,旅游计划是每个家庭制定的,也是每个家庭一年当中的消费支出项目。也就是说,春节期间没有能够旅游成功,很有可能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相当一部分居民选择其他时间旅游。更何况,中国正在推行中小学放春秋假,要求企业必须落实带薪休假等。自然,疫情对旅游的影响,就没有静态算账那么严重了。再如饭店消费,原本春节期间可以增加很多饭店消费,由于疫情,多数家庭都取消了饭店聚会计划。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消费全部消失了呢?显然不会。按照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这些消费大多数都会在疫情过后给“弥补”上。否则,这份人情抹不开。

又如疫情对制造领域的影响,如果只是算死账、算静态账,肯定影响不小。尤其是延期开工,会给许多企业带来损失。但是,不要忘了,多数中国企业的运行效率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在提升。疫情期间影响的生产量,一定会在后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得到消化和弥补,拉下的进度也会被赶上。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眼前的,就全年制造业来看,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受到一些影响的,是各级财政的净投入,这些才是实实在在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的钱。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这些财力可能办更多其他方面的事。好在疫情防控本身也是公共事件,是公共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因此,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开支。

也正因为如此,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定要理性、客观、实事求是,而不要带着某种需要、某种情绪,在没有充足理由和依据的情况下,就僵化、教条地评价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对疫情可能给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下结论。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是不利于疫情防控的。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等到疫情完全控制后再去分析与预测。

【责任编辑:曹静】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