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提供,以下是中文版本的全文:
2019 年 12 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中国政府于2020 年 1 月 23 日对武汉采取了隔离措施,包括北京、上海等 31个省市也相继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国际国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政府采取的高强度防控疫情举措。1 月 30 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中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隔离武汉等强力措施?(2)中国政府有能力控制疫情吗?(3)疫情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哪些影响?(4)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合作抗击疫情来保卫人类安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的专家们围绕上述问题做出评估和分析。
一、 为什么要隔离武汉等重点疫区?
隔离疫情重点感染地区是古老但仍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疫情手段,尽管此举也将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目前,对于包括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在内的这类病毒感染,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采用传统的公共卫生策略仍然是控制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最有效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当前获得的医学资料判断,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因此,在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可靠和正确的选择。中国政府对武汉实施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这一史无前例的紧急公共卫生措施正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体现。事实证明,自武汉实施隔离措施以来,虽然中国各省均不断出现确诊病例数字上升,但是必须看到,除湖北(含武汉)以外的省份,确诊病例增加的数量远不及湖北,主要病例仍然集中在武汉市。湖北以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的确诊病例当中绝大多数具有武汉或湖北省居住和旅行史,仅少数是与上述人员密切接触造成,当前各地仍处于以武汉输入疫情为主的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社区传播。由此可以判断,严密控制湖北省向各地(包括海外)的人口流动,是阻止病毒传播和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目前,各省都已启动高级别应急响应,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及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严查严控,及时发现和早期隔离输入病例和续发感染。同时,全国各地延长了春节假期,将人员流动率降至尽可能低,并鼓励来自疫区的民众主动报告和自我隔离观察,坚决遏制社区传播。需要澄清的是,大约 500 万武汉人离开这座城市并不是处于恐慌,因为1月份正值中国传统的春节假期,其中大多数是春节期间正常的返乡人口流动。
如果中国不隔离武汉等重点地区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研究,当前全球运输网络的效率使传染性病原体可以在36小时内从偏远村庄传播到6大洲的主要城市,并可能导致大规模爆发或传染病大流行。但是我们看到,截至 2020 年 1 月 30 日,距离 2019年12月武汉发生疫情至今已 1 月有余,武汉 1 月 23 日隔离至今已8 天,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 1 月 31 日,虽然全球(除中国外)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感染病例的国家数目前为 18个,各国累计确诊病例为 82 例,但主要为散发病例,未出现死亡病例和社区传播。
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流行区集中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如果中国政府不采取果断有力的隔离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会更快速向境外蔓延,对全球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造成更为强烈的冲击。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 1 月 30 日紧急委员会后的记者会上所言:“如果不是中国的这些举措,我们会在中国之外看到更多确诊病例,甚至会看到死亡病例。”他还指出,目前中国采取的一些举措,不仅保护了中国的居民,也保护了全球的人民。
尽管困难重重,中国政府正全力确保隔离区民众的物资供应和医疗服务保障。首先,湖北省本身物产丰富,当地的物资供应并没有中断。中国商务部已经协调 9 个省建立物资联合供应机制,包括医疗用品在内的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湖北。同时,中国家庭有在春节期间储备大量食物的传统,许多民众为应对疫情也进行了物资储备。隔离以后,武汉并没有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武汉市民的食物供给和其他基本社会服务得到保障。市民正在以社区为单位得到照顾,虽然公共交通系统暂停,但是市民的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多数人选择居家自我隔离以避免感染,有出行和就医需求的市民由社区统一提供交通工具。随着疫情信息的披露和卫生防控措施的加强,市民的情绪已经趋于理性和稳定。
其次,湖北全省有 72 家三甲医院,其余各类医疗机构 942 家,武汉拥有全国排名前十的两家大型综合医院,三甲医院 27 所,其余各类医疗机构 229 家。更重要的是,中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调配下,全国各地卫生工作人员正迅速分批次赶往武汉,支援当地卫生系统。为应对患者救治的需要,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建造3座应急性传染病专科医院,其中黄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已于元月 28 日投入使用,可容纳 1000 张病床;武汉目前在建的火神山医院为 3.4 万平方米,1000 张病床,雷神山医院 7.5万平方米,1500 张病床,从开工到交付均在 10 天内,将分别于2月3日和5日投入使用。以上措施将大大提高当地卫生系统应对疫情的能力。
二、 中国政府有能力控制疫情吗?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国内采取了全方位的政府和社会总动员,形成了对疫情控制的政府、企业、社会应对网络。
首先,中央政府层面,对疫情保持了高度警惕,在全国疫情感染人数到达 200 例之后,国家开始激活全方位应对疫情的体制。1 月 20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示国家卫健委和地方政府建立应对疫情的应急机制。1 月 25 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李克强总理担任组长。1 月 27 日,李克强总理到达武汉,考察并指挥抗击疫情的工作。
中央层面的迅速动员加快了全国对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支持力度,这对于帮助武汉和湖北打赢抗击新兴冠状病毒的斗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向武汉和湖北派遣治疗传染病领域的医生和护士。目前,全国已经有 52支医疗队,约 6097 名医护人员在武汉和湖北参与救治工作;国家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配口罩、防护服、药品等急需的医疗资源支援武汉;工业与信息化部指导和督促全国范围内拥有医疗物资生产资质的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能力,并向武汉和湖北提供大部分生产的物资。财政部向武汉和湖北拨付 10 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疾病防控;中央政府还从其他的省份调集了大量蔬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保障武汉900万民众日常生活。
其次,地方政府面对巨大挑战和压力,正在全面实施新兴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从目前来看,其他省份的患者来源主要来自于武汉的输入,由于管控措施得力,并没有形成武汉和湖北之外的新的疫情中心。这对于控制疫情在中国的传播,甚至是全球的传播具有关键作用。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包括,发现和救治发病的病人;识别和督促隔十四天内来自武汉,或者有武汉旅行经历的人采取自我隔离措施。这些人作为潜在的传染源头,对于阻断病毒传播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采取了一定的管制措施,容易引起一些社会性问题,需要地方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如针对不良商家大幅提高口罩、洗手液等医疗资源的价格,政府对这些企业采取了高额的罚款。针对不良商家生产不合规格、以次充好口罩的情况,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
特别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基层政府参与到疫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中国城市居民,中国农村居民公共卫生观念比较缺乏,尽管疫情已经十分严重,农民还是不愿意采取戴口罩、洗手等基本的消灭病毒的方法。由于是在春节期间,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和聚餐也会大量增加病毒感染的机会。在农村严重缺乏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在要求自疫情区域的人采取自我隔离措施,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督促公众减少外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省除了要做好自身的应对疫情的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采取措施在医护人员、医疗资源和生活必需品等方面支援武汉。 由于处于春节假期,许多工厂复工面临很大的工人、原材料和金融方面的制约,还需要地方政府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工厂开工并且正常运行。这种跨省之间的相互支援,即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协调有力,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之间在疫情面前有着共同的认识和利益。
第三,企业社会层面积极出力共同应对疫情考验。中国的企业在应对疫情的战役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直接的方式是捐款、捐物,截至 2020 年 1 月末,仅仅是湖北省的慈善和红十字会系统就接受了 42.6 亿元,529 万件物资。这其中大多数来自于中国企业的捐助。阿里巴巴、复星等多家中国企业还积极从国外采购应对疫情所急需的医疗器材,免费捐赠给武汉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次应对疫情当中充分的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以腾讯为例,围绕应对疫情的方方面面开发了十一款产品。其中疫情在线问诊功能,对于减少发热病人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病人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向在线医生问诊,减少了去医院暴露在病毒传播的风险。打击谣言功能对于公众采取理性的态度看待疫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滴滴还在武汉专门组建了车队,服务于医护人员的通勤,这在实施交通管制的武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互联网公司开发了新型肺炎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时间和班车,就可以发现是否与被确诊为感染者的人同行,可以提前做好自我隔离和就诊工作。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互联网企业不仅发展壮大,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越来越成熟。
中国公众过了一个非常冷清的春节,由于疫情的爆发,公众不得不取消家庭聚会,旅游出行,尽量减少一切外出活动。尽管对疫情有着各种担心,作为一个有着 14 亿公民,8 亿网民的国家,中国民众在这一次疫情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公众的情绪总体上保持了理性和乐观。尽管公众对于政府在初期信息不透明有很大的批评意见,但当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大幅增加信息透明度之后,这种不满情绪很快转向了积极的传播正能量。公众为全国医护人员能够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武汉而感动;将钟南山——在疫情爆发初期敢于公开实际情况的医生——塑造为抗击病毒的英雄人物;在深夜三点钟有 3000 万网民在线观看雷神山和火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他们在线为施工人员加油点赞,自发地高唱国歌,呼喊“武汉加油”的口号。公众在危机期间,越来越多的开始相互安慰和鼓劲。这种情绪的变化对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疫情危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公众积极的向武汉捐款捐物。除了公众自发的通过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等传统渠道进行捐助之外,公众还自发地向武汉的医院直接快递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民间团体积极的参与抗战疫情的情况。例如,包括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很多校友会通过各种海内外的资源,向武汉的医院提供紧缺的医疗物资。也有许多的协会针对武汉和湖北的公众,提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线心理咨询,对于缓解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情绪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公众也开始积极的通过自身的行动来表达向奋战在一线的公共服务部门表达感谢之情。例如上海瑞金医院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网友送来的奶茶、面包和各种美食,公众借此来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还有公众买了几百只口罩,将其放在公安局门口后,转身就走了。公众的这些很小的举动,对于凝聚全社会的正能量有很大的作用,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危机的意志。
三、疫情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内外机构和媒体发布的关于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分析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冲击论,认为此次肺炎疫情对于减速的中国经济影响巨大,可能出现增速急剧下滑,并且拖累全球经济;第二种是可控论,鉴于 2003 年SARS 对经济冲击影响的分析,认为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整体可控,除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外,并不会拖累全年经济表现;第三种是不确定论,认为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难以预测,还是要看疫情蔓延和控制的进展。历史经验不足以验证今天的经济,毕竟今天中国经济规模是 2003 年的 9 倍左右,2003 年GDP 总量是 11.7 万亿,2019年是 99 万亿。
从历史经验很难预估此次疫情的经济影响。新千年以来,中国经历过数次流行性传染疾病和意外事件的冲击,其中三次影响比较广泛的流行疾病疫情包括 2003 年的SARS,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 2013 年的 H7N9 禽流感,其中,2003 年SARS 疫情影响比较大, 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幅度也最大。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因地域性特点, 以及 2009 年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随后的刺激性政策和 G20 领导下的国际合作应对,中国政府都很好地应对危机和意外事件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但是,在 2020 年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之前的都大不相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环境不同,内部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面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污染防治、脱贫三大攻坚战。外部来看,全球化面临空前挑战,中美贸易摩擦的阴云刚刚有所缓解,中国又面临疫情冲击,整体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另一方面是冲击幅度不同,此次疫情的爆发面波及面更大,武汉采取整座城市隔离和全国 30 多个省市的一级响应是建国以来首次,对经济的冲击是全国范围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还没充分显现, 就业、地方政府债务、人民币币值稳定都面临考验。
此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冲击主要在三大领域:首先, 是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消费领域的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 以及物流行业。其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明显。其次,是制造业,受复工时间不确定,手机、汽车、电子等行业受到影响会比较大, 也会影响到全球产业链,疫情核心地区的武汉本身也是制造业云集的地区,影响难以预估。第三,是贸易领域,因疫情带来的恐慌,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相关国家减少或者关闭航空、港口、边境的措施会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韧性不容低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中国经济依然具有比较强的韧性。短期看,此次疫情并非对所有企业都是利空,比如对于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娱乐企业就带来直接利好。同时,中国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有目共睹,就疫情控制而言,截至2020 年 1 月 29 日,中国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273 亿元,确保疫情防控经费需要。根据疫情进展,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应对。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随着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已经大为缓解,虽然美方因疫情对中国履约能力表现出质疑,但是也正是由于疫情中国采购农产品的力度预计不会减少,甚至会加大其他产品比如医疗卫生设备和仪器的采购。此次疫情适逢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关键节点,后续 5 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对于经济的支撑值得期待。长期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消费能力、城镇化、5G 和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不会因疫情消失。
四、国际社会如何合作应对疫情共同保卫人类安全?
新冠疫情与全球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当前全球化世界中,疫情的发展必然产生全球性的影响,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国际责任和义务,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指导应对疫情。其具体的表现为:一、主动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并清晰透明地反应疫情的发展,习近平主席亲自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在未来的应对中,中国政府还将继续保持这样合作。在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中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迅速客观报道,体现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遏制疫情充满信心;二、对世界各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实行的举措都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配合,比如一些国家决定从武汉撤侨,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对一些国家的政府决定停止本国航空公司往返中国的航班,也予以尊重和理解,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对世界各国政府的这方面的要求作出积极正面的回应;三、对世界各国提出协助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建议,中国政府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在感谢各国政府善意的同时,也将积极考虑推进这样的国际合作;四、中国政府及社会公众舆论均十分关注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疫情向全球的扩散,比如加大控制疫区人口向境外流动的控制,公众舆论告诫国人做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等。
基于新冠疫情引发的国际相关舆论关切,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卫人类自身安全。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进一步优化疫情信息披露机制。中国政府应确保每日动态更新“疫情通报”,并以多语种的形式对外发布,尤其需要用与中国相邻国家的语言(俄语、日语、韩语、英语等)进行发布,使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邻国尽可能快速获得与疫情有关的准确数字和信息,以官方信息来抵制周边国家国内的各种虚假新闻。条件允许的话,在多语种版本的“疫情通报”中,还可以多介绍中国政府对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成功举措。多语种版本可以在我外交部网站、驻外使领馆官网实时发布。同时,我们强烈呼吁国际媒体和智库本着客观、全面、人道原则,全面报道和分析疫情相关进展,共同对抗谣言和不实信息。
第二,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经验交流。就中国而言,不断把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南》翻译成英、俄、日、韩等语言, 并以最快速度、多种形式(如社交媒体)传递给周边国家。这些举措既可协助周边国家利用中国经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扩散,更可向周边国家民众树立起中国乐当“负责任的好邻居”的大国形象,降低当地民众对我们的误解。我们呼吁美欧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疫情控制给予更多的卫生设备、防护用品和疫情控制经验支持。
第三、疫情不应成为阻断国与国交流的篱笆,而应成为各国人民之间更紧密合作的催化剂。中国外交部、驻外使领馆正积极主动与所在国政府、卫生防疫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通报中国防治疫情的最新进展。同时,海外各种华人社团,也正在加强对当地华人健康状态的登记,必要时协同当地防疫机构,对没有染病、或完成自我隔离的华人提供相应证明,以避免出现因疫情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各种排华反华极端事件。我们强烈呼吁各国民众能够以理性科学态度看待疫情, 不要歧视华人,不要歧视受感染的病人,疾病并不挑选人种,我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