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从“年货清单”变迁看经济发展快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1-17 1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临近年根,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把过年当作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也要买很多东西,清朝《春明采风志》中记载:“琉璃、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风筝、鞬毛、口琴、纸牌、拈圆棋、升官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买办一切,谓之忙年。”

办年货,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也是我国社会消费能力的一次集中释放。以前鸡鸭鱼肉、烟酒糖茶是年货,现在手机、扫地机器人也是年货;以前集中在集市、超市购买,如今线上团购年货已是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货也不断突破传统、日趋时髦。人们“年货清单”形式和内涵的变迁折射着中国消费时代的嬗变,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

恩格尔系数持续走低,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18年的2.8万元,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而这也必然伴随着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不断走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在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食品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0.1%下降到27.7%,下降2.4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从34.1%下降到30.1%,下降4.0个百分点。

人们置办的年货,从传统食品、服装等大众化商品逐渐变成如今更加强调环保、娱乐、健康和智能的个性化商品,从最基本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特色化,当下旅游也逐渐成为中国人年货清单上的重要选项,很多中国人不仅神州行喜迎春,更喜欢在异国他乡欢庆中国年。

线上线下“赶大集”,消费方式逐步转变

临近年关,为了与电商竞争,线下超市开始加大折扣力度,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吸引顾客。肉类、糖果干果、饼干零食、糕点水果、酒类乳制品等传统年货都有较大幅度优惠促销。但如今,这种传统的消费形式正在被新的形式所冲击,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加剧了这种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承担起了家里买年货的任务,零食、炒货、水果……在各种网络电商平台上应有尽有,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可采购完毕。

因此,线上线下融合的“年货大集”,也成为了现今年货市场的新趋势。“赶大集、买年货,肩扛手提捎回家”,曾经几代人的春节记忆已经渐行渐远了。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和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让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实体商家转移到了网络零售,在助推年货商品跨地域市场流通的同时,也满足了农村地区年货消费需求、平衡了城乡间的经济社会发展。

消费新理念,孕育巨大消费新动力

除了吃吃喝喝,越来越多人过年更讲究了,购买的年货也越来越新潮。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等年货“老三样”正在被无人机、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新三样”取代。蒸汽拖把、洗碗机、擦窗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能够大幅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年货购买数量剧增,可见,“将双手从繁琐家务中解放出来”的这种新理念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消费理念的转型和消费水平的升级,这背后所体现的都是大众消费时代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也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新消费理念传导到上游供给端,将会促进供给结构优化,实现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年货清单”的变迁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商品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提高产品品质。

线上线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年货中寄托着国人对于春节的特殊情感期待,也折射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和动力。过一个欢欢喜喜的中国年、过一个万家团圆的中国年、过一个美好幸福的中国年,既是中华儿女的情感坚守,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自信。一份份年货不仅仅是沉甸甸的家国情的载体,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快门,“年货清单”的变迁记录着中国消费变迁的足迹,也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的活力。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