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展望大湾区 畅想新蓝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1-14 11: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行动计划及实施意见,以《纲要》为指导,各城市各尽所能,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城市群。

2019年以来,南沙大桥通车、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顺利运营以及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等重要交通项目加速推进建设,让湾区内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已经成为现实;基本实现《纲要》中要求的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深化互联网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广州琶洲、东莞松山湖、深圳南山等数十个重点创新区连接在广州、深圳和香港的两个技术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材料基因组、脑分析和脑模拟等基础学科研究都有着重大突破;香港科技大学在南沙建立教学试验点,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所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从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科技教育等的“软着陆”,从资源要素集聚到文化互融互通,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做到顶层设计和底层基础相协同进展。

展望2020,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继续深化三地交流和合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面开放试验区及“一国两制”下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级湾区,促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纲要》为纲,大力推进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互相交通,科学统一规划、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速路公路网、铁路网和机场合理布局总体上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及国际领先水平,广东基本成为链接港澳、联通全国的交通枢纽,国际综合交通门户的地位基本确立,“12312”交通圈基本实现。同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机场、港口建设,推动智能化交通发展,为推动湾区内各资源融合奠定基础。

在与港澳交流合作方面,进一步落实《内地、港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打造便利通关模式,促进三地人才等经济要素流动,推动深圳、珠海口岸“一地两检”安排正式落实,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促进人员货物流动更加高效化,营造更具生机活力的市场氛围,如港澳法律、资产评估等专业人士经考核后可在自贸区内执业;推动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作坊、深港青年工作坊、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人才平台建设,推动港澳游艇自由通行管理,推动实施澳门机动车准入横琴政策;强化内地与港澳企业经济合作,鼓励港澳员工到广东投资及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更多的机会,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提供更周到和多元化的便利服务。

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根据《纲要》的实施意见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进一步推动湾区科技创新中心落地,构建一个集创新人才、科技成果、创新企业、创新中介为生态系统的多层次创新平台;打造高新技术孵化园和产业园,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充分利用各地互补性的创新资源,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的科技互动,构建开放的国际性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性科技创新湾区。

在产业发展上,根据《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构建高端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政府将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从产业链,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转移,促使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多链有机融合发展。共同建设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搭造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构建技术带动、管理高效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

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上,根据《纲要》积极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湾区生态环境。同时,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将港澳企业家纳入地方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出台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在广东务工的港澳优质人才及稀缺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同时,进一步提供高质量便民化的公共服务,推动教育产业化及国际教育推广,扩大就业机会及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开展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会,促进三地居民沟通,突出人文旅游特色;进一步完善湾区内生态建设和建立环保合作机制,建设绿色大湾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粤港澳三地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期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全方位开放先行地,湾区发展蓝图已经谱就,机遇就在眼前。(文章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黎友焕)

【责任编辑:曹静】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