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 周学智:中国此冬经济不寒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1-06 17: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11月份经济数据向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1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5939.1亿元,同比增长5.4%,相较于10月份的-9.9%的增速,此次同比增速的反弹幅度高达15.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反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1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比10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是仅次于3月和6月的年内第三高增速。第二,工业销售增长增速加快。11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较10月份1.5%的增速提高了3.8个百分点。第三,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降幅收窄。11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较10月份1.6%的跌幅减小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跌2.5%,跌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

从行业角度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原料相关行业例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分别大幅提高,幅度分别高达4.9、4.5和4.4个百分点,以上这三个行业的利润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从产品角度看,钢材、水泥、汽车等产品产量的同比增长率也有明显提升。

其他数据也能够印证中国经济的修复动作。11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59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1%。这一涨幅高于1-11月整体平均水平,是截至目前2019下半年的次高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同比增长4.9%,除汽车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6.0%,二者均与10月份水平持平,增速未出现下滑。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第三季度降至6.0%,低于预期和前值。中国社会各界在是否有必要将中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0%以上的问题上进行了广泛讨论。11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好转,无疑为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保6”增添了重要力量。

此次经济回稳并非偶然

中国经济在11月份转暖,此前已有征兆。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同比增长率在5月份下跌到-4.82%后,跌幅开始连续收窄。全球经济整体此前几个月也表现较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进入第三季度后经合组织(OECD)领先指数(CLI)企稳止跌。PMI和CLI都具有一定的预测经济状况的功能,这说明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在此前数月开始显示出企稳的征兆。

此次中国经济数据修复具有逻辑背景,是一系列经济政策效果的显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2018年7月提出“六稳”,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相继出台了全方位提振经济的措施。政策效果的发挥需要时间,但没有缺席。时隔一年多后一系列政策效果开始逐步显现。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5日下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5个基点至3.25,这是宽松周期以来央行首次降低MLF利率。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稳定了市场预期,对中国经济的稳定起到正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11月数据中私营企业表现突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前值为5.4%;利润同比增加14.7%,加快9.9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活力的复苏离不开民营经济,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逐渐发挥效果。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中国政府将从七个方面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继续提供支持,这无疑体现出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极力重视。

投资方面,11月广义基建投资、狭义基建投资分别同增5.2%、2.3%,增速较10月份提高了3.2和0.3个百分点。基建投资需求的上升,带动了钢铁、水泥等的需求。此外,外部环境持续有利于中国经济数据转好。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改善了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和投资的预期。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元区国家以及日本的PMI在11月份表现强于预期。新兴经济体PMI回升,进入第三季度后OECD领先指数企稳止跌,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企稳的有利外部因素。

此次数据中,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的增加值在11月份保持同比增长,这一数字在10月份仅为31个,说明中国工业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在11月运行状况偏暖是全面而非个别现象。

中国经济继续修复可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指数在11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并升至50.2站在荣枯线之上。财新制造业PMI指数也连续五个月回升,录得51.8的2017年以来最高值。具有先行指标意义的制造业PMI指数转好,说明中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心已经逐步恢复,“稳预期”即是稳人心,这预示中国经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表现值得期待。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针对2019年基建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会议从激励问题和资金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中国财政部在此前的11月27日也发布消息称,已经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2019年全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为2.15亿元。专项债的提前下达将会有助于2020年中国基建投资,并将直接正向影响中上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有望为中国经济增长托底。2018年12月的中国PPI指数较低,这也有利于12月的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1月后,全国猪肉价格稳中有降,预计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势的动能会在12月减弱,从而为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提供空间,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此外,中美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共识,美国取消了原定于12月份加征的关税,并承诺将9月份加征的关税减半,将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出口和投资活动。

中国宏观数据在11月份大面积回暖,体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其实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在2019年就提前交出了较好的答卷,止住了2018年的下跌趋势并反弹超过20%。这或许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了较为困难的时期。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政府在此前推出的一系列稳经济的措施已经逐渐开始显露成效,相信在2020年中国政府在稳经济方面会释放更多“利好”。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仍然向好。对内,中国政府不断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继续推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对外,中国政府不断降低进口关税,加大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之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之前的要素开放升级为制度开放。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同,中国经济正逐渐依靠新的方式来实现增长。中国经济近期的下行是转档的阵痛,11月中国经济数据转暖既有可能是经济换档成功的初步确认,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空间。

当然,中国经济回暖的持续性也面临挑战。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虽然具有潜力,但是消费增速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消费数据拖累较大的汽车周期仍在寻底阶段。此外,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也存在一定变数,全球经济尚未彻底走出低迷等,都是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需要面对的外部不利因素。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学智)

【责任编辑:曹静】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