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京郊“废品村”的变迁

来源: 中国日报
2019-12-25 15: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7年8月17日,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的废旧回收站已经被改造成公园。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中国日报12月25日电(记者 王敬)随着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垃圾处理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

截止2012年,北京近郊周边形成了上百家废品收购点。这些废品收购集散点负责将每天数以吨计的可回收垃圾分拣、打包和外运等,进行再利用。

2013年4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坝附近,小货车运输废旧饮料桶。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在记者走访的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村一废品收购集散点,从事废品回收的人员90%以上来自河南省固始县。“我们那里不富裕。过去家乡有人在北京做废品回收生意赚了钱,结果大家听说后都跑过来了……”在村口开杂货店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说。

这些当初怀揣着“拾荒致富”梦想的外乡人,有的经营着每天出货量很大的回收站,开着轿车跑业务;但大部分人仍然蜗居在几平方米的小平房里,睡着从回收站里淘来的旧床,每天在废品堆里做着重复的工作,身上沾满污垢,领着时多时少的工钱。

2013年7月4日,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一处废旧空调回收站内的工作人员。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夜幕降临,载满废品的三轮车、货车从城市中心纷纷驶向位于北五环外的东小口村。记者在路口碰到一家回收站的“90后”小伙子马刚,他拿着一个小手电,等待自己需要的分类旧货。他和众多废品收购者一起每天生活在这个又乱又脏的地方,帮助城市消化这些可以再利用的废品……

2013年5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坝附近,废旧饮料瓶回收站的工人在吃晚餐。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几年之后,记者带着曾经拍摄的专题摄影作品,再次探访“废品村”。现如今,那些“废品村”已人去村空,取而代之的是茵茵绿草和排排树苗,腾出的土地大部分用于绿化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昔日的废品收购集散点有些被清理淘汰,有些则借助智能科技和物联互联,使废品的回收再利用更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

2017年8月17日,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废旧回收站已经被改造成公园。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北京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多个实施意见。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指出,要优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促推了北京周边“废品村”的集中清理与整治。

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新版《条例》将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019年7月5日,北京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厂。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废品村”的外迁与改造,将进一步控制人口规模,缓解交通拥堵,增加植被覆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一个缩影。

未来,北京还将建立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绿色生态北京正日趋完善……

2018年9月12日,天津一处电子垃圾拆解厂承接了华北地区大部分的电子垃圾拆解任务。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王敬)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