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 “熊猫外交”彰显中国和合之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25 13: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12月9日,德国柏林动物园的熊猫双胞胎“梦想”和“梦圆”迎来百日宴。这兄弟俩的妈妈爸爸“梦梦”和“娇庆”自2017年6月从中国成都飞抵柏林,由中国政府租借给柏林动物园,租期为15年。根据中德双方的协议,熊猫夫妇在此期间生下的幼崽将在其长到2至4岁时返回中国。

出生、第一次打嗝、第一次尝试站起来……柏林动物园将这对熊猫宝宝的每个精彩瞬间都上传到了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的大量点赞、转载。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软萌无害,人见人爱。我国的“熊猫外交”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和合之道。

著名的“熊猫外交”发生在1972年。时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宣布赠送给美国人民的国礼,就是来自四川省宝兴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当年4月26日,它们乘专机从北京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名美国观众冒雨迎接。在它们与观众见面的第一个月,参观者就达到100余万。《华盛顿邮报》破天荒地使用一连串象声词作为标题进行报道——“Awwwwwwww, They're Cute”(啊,它们太可爱了)。

虽然中美正式建交是在中国赠与国宝熊猫的7年之后,但不得不说它们为中美建交积累了非常重要的“路人好感”。在47年后的今天,它们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地位依然很特殊。2019年11月,旅美熊猫“贝贝”正式启程回国,美国民众表达了强烈的不舍和依恋。

中国通过与海外专业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让大熊猫能够直接面对海外公众,赢得好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表示,熊猫温和柔软的形象让人有亲近感,更容易让国际社会理解,有效地转化了外国公众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

在保护大熊猫这一国际共识的前提下,将“赠与”改为“合作研究”也是一种更聪明的外交方式。“合作研究”的形式弥补了赠送后缺乏后续交流的缺陷,为中外交流建立了长期沟通渠道。

“熊猫外交”一路走来,见证中国由逐渐拥抱世界到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历程。谈及“熊猫外交”经验对于当下国际社会的借鉴意义,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新利指出:“熊猫黑白分明,大家看到的却是憨态可掬。在国际关系中,面对竞争对立,也应看到合作空间。在‘黑白’之中,也有和合之道。”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和合之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各国的发展与安全紧密相关,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和衷共济,共同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应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加强沟通和协调,增进彼此理解,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告别2019,迎接2020,只要世界各国坚持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协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就能迎接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编辑:王辉 周凤梅)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