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校园学报新闻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促内地与港澳台50所高校逾150名师生交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02 07: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深圳12月2日电 由中国日报举办的第八届“校园学报新闻奖”颁奖典礼12月1日晚在深圳举行。

第八届“校园学报新闻奖”颁奖典礼现场。(中国日报记者邓永安 摄)

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沈燕雄,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赛先,中国日报社编委、中国日报亚太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周立,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宣传处处长,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杨志刚,青年广场总干事吕施施,香港恒生大学协理副校长(传讯及公共事务)及传播学院院长曹虹等嘉宾出席,近150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师生和新闻业界人士参加。

本届评选共有50所高校参赛,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共收到1009份作品参赛。70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界、商界、学界及传媒界的社会贤达和精英人士担任评委,最终评选出84份获奖作品。

中国日报社编委、中国日报亚太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周立在致辞中表示,如今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考验,出路在于提升自身的本领和素质,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要求的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四力”,也就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沈燕雄(左一)和中国日报社编委、中国日报亚太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周立(右一)为学生颁奖。(中国日报记者邓永安 摄)

颁奖期间,中国日报香港版资深财经记者周沫分享了自己的从业心得。她指出,记者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对接者,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可能解决一个人、一个行业或一个群体的困难。采访中,多方验证、同理心、与编辑的沟通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杨志刚表示,学报作品的水平每一年都在进步,希望香港版把这个比赛变成全球性的比赛,吸引更多大学、更多世界各地的华人学生参加。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白净表示,感谢中国日报搭建平台给与年轻学子激励,希望学生将来走出校园,成为社会良性的建设者。

来思达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助兼全球资讯长顾名仪说,相比较这两期的学报活动,有些作品确实有层次,是非常棒的。希望未来香港版吸引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整体水平更进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赵家琦团队的作品《医患冲突:十年复诊数据新闻作品系列》获得最佳网页设计组冠军,赵佳琪认为这次得奖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坚定了他们对数据新闻这种新兴新闻形式的信心。

最佳新闻报道季军《他们的一生》的作者之一——澳门大学罗子盈说,这份作品是他们作品书集中的一个章节,围绕残疾人展开。这次采访给了他们新的体会,希望透过自己的报道,让社会关注残疾人的生活问题。

香港浸会大学The Young Reporter的主编李碧汉说:“The Young Reporter是香港历史最长的学生杂志,今年我们获得了十个奖项,包括最佳新闻报道、最佳经济新闻报道等。这些奖项不仅可以给我们的人生简历增添色彩,另外,通过参与校园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经验,更可以探索不同的话题。”

曾在台湾世新大学做交换生的澳大利亚Bethany Green说,这次汇聚了两岸四地学生的比赛让她十分激动,她希望未来作为一位外国通讯记者,向澳大利亚的人们介绍亚洲。这次比赛给了她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议题、认识中国记者的机会。

获奖师生在场合影。(中国日报记者邓永安 摄)

第八届“校园学报新闻奖”得到了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澳门霍英东基金会、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的大力支持与赞助。

本次活动特别安排师生考察了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并将于12日2日带领师生前往高新企业代表华为集团参观。

师生在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合影。(中国日报记者邓永安 摄)

 

【责任编辑:孙若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