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周年 设施联通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0-23 15: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一年前,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伶仃洋上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通车一年来,设施的联通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大桥通车以来,由香港行车至珠海、澳门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5分钟左右。

除了三地合作共建,大桥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还实现了共治、共享。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的旅检大楼,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三地互通边检口岸,被称作“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边检查验模式正在有序运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地解决了三地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思维模式的差异和碰撞,体现了“一国两制”制度的优越性。

在粤港澳大湾区,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联通,正在引发悄然变化。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一周年、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正式通水……这些基础设施的联通,不仅让三地的居民联系更加紧密,更为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8月份,大桥使用人次已突破千万,单日高峰达13万人次,日常平均达5万人次。今年国庆假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游客量及旅游收入均呈增长之势。其中,广州7天共接待游客1623.83万人次,同比增长10.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1.7%。澳门同样是热门旅游目的地,98.4万人次游客到访,其中内地游客79.8万人次,同比增长9.4%。

旅游产业的发展仅仅是一个缩影。国家和地方更多配套政策出台,进一步发挥了港澳所长,也为大湾区人才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今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税税负差额,由珠三角九市财政给予补贴,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为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广东在南沙、前海、横琴建设了860多个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数据显示,仅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已累计入驻粤港澳创新创业团队433个,就业人数超过4000人。在大湾区城市创新创业,已在港澳青年群体中蔚然成风。

设施联通加速了人员的流动和配套政策的完善,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相信在未来,人才等创新要素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加速流动、汇集、聚变,并不断孕育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编辑:王辉)

【责任编辑:王晗】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