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刘润宁的社区新生活:“亲人般的温暖一直围绕着我”

低保户刘润宁的社区新生活:“亲人般的温暖一直围绕着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17 16: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17日电(记者 周荔华、刘坤)每天早晨8点半,62岁的刘润宁就会背起自己的书包,端起一杯泡好的茶,从他位于武汉市硚口区邻里中心社区的家,走到小区门口的公共汽车站,搭一趟公车直达武汉市图书馆,去看他最近感兴趣的《中共党史》。“年纪大了才有时间,把感兴趣的书拿过来好好看一下。”刘润宁说,“年轻的时候,都在奔生活。”

而这样的日子,是他两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刘润宁是硚口区共和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长年患严重脊椎病,腿脚很不利索,原先租住在汉正街附近一幢老旧的8层楼上,房租每月800元,没有电梯,这给他的生活造成无尽的烦恼。

“那时候上下楼实在是不方便,我就去社区反映困难。”

让刘润宁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反映不仅得到了社区的迅速反馈,还享受到了如亲人般的帮助和关怀。

为了帮助刘润宁申请公租房,社区低保专干龚瑛和同事到相关单位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在老旧的街道楼廊里穿梭忙碌,还叮嘱刘润宁“您老腿脚不方便,您别跑,我们来跑。”

2018年7月,刘润宁如愿拿到了公租房的钥匙,住进了邻里社区一间位于18楼的小公寓。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47平方米的面积包含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而621元的房租,因为刘润宁低保户的身份,也只用付21元。刘润宁添置了简单的家具,将房间收拾得整洁干净,开始了新生活。“我一个人生活,这样的条件足够好了。”

刘润宁说:“我能感受到,他们是真心为我办事,为我奔忙。”

尽管刘润宁感激涕零,但在龚瑛的眼里,这是一件她工作中的平常小事。“2017年,刘师傅刚刚送走了99岁的老母亲,因为照顾母亲和自身患病的原因,他已与社会脱节多年,很多程序事项都不了解。我们就帮他申办了低保,也申办了公租房。”

社区建了群,龚瑛也会把刘润宁拉进去,让他有任何困难都在里面反映。龚瑛还不放心,隔三差五打个电话来回访,问候老人的同时,也询问生活还有啥困难,这让刘润宁倍觉温暖,“让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抛弃。”

刘润宁悄悄买了些化妆品,“我其实不知道应该送给女孩子什么,就看到商店里的化妆品在做促销,看上去很好,就给她买了一套,想表达一下我的谢意。”刘润宁没想到,自己眼里的人之常情,却被龚瑛严肃批评了一顿,“你不要这样,这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特别,每一个党员都会这么照顾你。”

除了享有住房津贴,刘润宁每月都会领取800元的低保生活费,并享有减免物业费等服务。“我在外面漂泊半生,其实没为当地做过什么贡献,老了,落叶归根,却能享受这样安逸的晚年,我是真心感谢共产党。”刘润宁说。

“共和社区辖区有4889人,因为地处汉正街,所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而办有老年证的老人也有四百多人。”37岁的熊恒超已在共和社区做了10年的书记,“我们除了帮助像刘润宁师傅这样的老人,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我们六楼的活动中心每周都会有文艺团队练习舞蹈,还有演出活动。”

帮扶困难市民是一件复杂和耗费心力的事儿,而社区又是一座桥梁,最直接地连接着政府和百姓。

“我们每天处理的,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是这些小事儿处理好了,才能真真正正的让居民感受到幸福。”熊恒超说。

6月,硚口区汉正街共和社区举办了首届爱心义卖会,共筹得善款7000元,全部捐赠给了社区的困难家庭。

刘润宁告诉记者,“以前看到小区里的党群工作标语,我是没什么感觉的,现在就觉得那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 周荔华、刘坤)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