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博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万物“智联”驱动中国“智造”

“类人猿把一根骨头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变成了一架航天飞机。”

物博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万物“智联”驱动中国“智造”

来源: 新华网报业网
2019-09-10 10: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类人猿把一根骨头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变成了一架航天飞机。”

这个经典镜头,出自1969年奥斯卡获奖影片《2001太空漫游》。这部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里程碑的影片,用“蒙太奇”手法,高度浓缩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进程中生产、使用工具的技术进步史。

一部人类进化史,一定程度上是制造工具进化史,也是制造业进化史。在无锡举行的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人们再次见识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制造工具和制造业赋予的巨大能量。万物“智联”驱动中国“智造”,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中国智造,江苏引领

“截至今年8月,全国有8200多家企业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了智能制造能量成熟度自我诊断。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江苏等制造业大省引领作用突出。” 论坛上,一份新鲜出炉的《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9)》,描绘了中国智能制造最新的发展版图。

报告称,85%的企业正在践行智能制造,实现了对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核心业务的流程化管理;12%的企业处于成熟度二级,企业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活动进行改造和提升,实现单一业务的数据共享;高成熟度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正在孕育。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平说:“如果以德国工业4.0为比对,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与德国的差距缩小,两者都在加速推动高成熟度发展。”

智能制造势如潮涌,江苏站在最潮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介绍,近年来,江苏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强省的主攻方向,全力抢占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江苏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南京、苏州的工业机器人与3D打印装备,扬州的数控,常州的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已经形成集聚发展。全省创建728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纳入国家及省重点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0个,入选1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39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位居全国前列。

  

新工业,实践释放红利

对于智能制造,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幻想“每一件工具都能按照命令,或者,甚至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完成它所担负的工作”,比如“织布的梭子会自己穿梭”。今天,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智能制造已不是概念性的名词,而是实践性的动词,其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不断被利用、不断被印证。

走进位于无锡市惠山区的上汽大通无锡基地,琳琅满目的“私人定制”汽车让人看花了眼。经理苏斌指着一台SUV说:“变速箱、驱动形式、座椅布局、轮毂、散热格栅、仪表面板造型,喜欢什么就可以选什么,保证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在传统工业模式下,大规模和个性化是矛盾的,但智能制造方式的出现,让一切皆有可能。在上汽大通搭建的“我行MAXUS”平台上,定制选项包含10款轮毂设计、9种外观颜色、8种座椅布局、6种内饰风格、5种前格栅样式、2种四驱形式等58个大类、180个小类,支持10616种价格梯度,供给侧与需求侧在此实现完美协调。

“今天的全新制造,智能化的硬件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是由软件决定的。”中航工业集团信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以“世界上最复杂的产品”波音飞机为例,设计一架波音飞机要用到超过8500种工业软件,这与人们印象中“肌肉硬汉”式的工业巨头大相径庭。未来,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软零件、软部件、软机器越来越广泛地存在,“软实力”将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未来制造,数据驱动价值

当万物互联触手可及,智能制造开始持续释放“红利”。

在工商名城,智能制造带动了产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去年,无锡全市GDP达11438.6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3.8%和3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全市人均GDP达17.43万元,单位土地面积、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在工业重镇,智能制造让传统工业华丽转身。无锡市惠山区委书记李秋峰介绍,2015年以来,该区累计投资超150亿元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形成了一大批智能制造独角兽企业。在智能制造强烈带动下,去年,惠山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双双迈过2000亿元的台阶。

从PC时代的信息互联,到移动时代的人人互联,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未来的制造又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新工厂”——数据定义企业价值。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赫尔佐格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深、更广地向制造业渗透,数据将成为新生产要素,让企业拥有聪明的大脑,让生产制造更加智慧。

“新工业人”——富有数字意识、数字智慧的“新人类”,将成为数字时代的赢家。“有一个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大概有20亿个工作岗位会因为AI的发展而消失。”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拉姆拉马克里施那说,“在法国、在新加坡,都有大量的工作找不到人来做。劳动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没有合适的知识,这对未来的中国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智能制造,人才先行。物博会期间,全国首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落户无锡惠山区。该基地将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以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创新体验为核心,驱动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