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亮点及编写过程 三科高中新教材编的有意思

语文阅读整本《红楼梦》 政治用新闻讲概念 历史选入图画名言 三科高中新教材编的有意思  新学年本周开启,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与北京等地新高一学生首次见面。特别是落实审查意见和试教建议时,编写组逐条研究,千方百计让教材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让教材更接地气。

揭秘亮点及编写过程 三科高中新教材编的有意思

来源: 北京晚报
2019-09-03 15: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语文阅读整本《红楼梦》 政治用新闻讲概念 历史选入图画名言 三科高中新教材编的有意思

新学年本周开启,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与北京等地新高一学生首次见面。近日,记者独家专访教材编者,揭秘教材亮点及编写过程。专家透露,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设置不同单元,并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入选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政治教材立足新时代构建话语体系,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材时突出贴近性;历史教材坚持唯物史观,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丰富。

语文

亮点1

《乡土中国》《红楼梦》须整本阅读

打开高一语文新教材,目录上最直接的变化是课文以人文主题为主线,从“青春激扬”“劳动光荣”到“伟大的复兴”,每个单元呈现不同主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副主任朱于国介绍,这些主题体现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既贴近生活,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整本书阅读”自成单元,首次出现在高中统编语文教材中。朱于国透露,当前,碎片化阅读盛行,设置此单元是为了强化经典阅读,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起到“厚底子”“磨性子”之用。  

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共两部,包括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何选择这两本书?他告诉记者,整本书的阅读要突出方法和策略的培养,根据不同类型的书制定不同的阅读策略,希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本掌握这一类书整本阅读的方法,“作为社会学经典著作和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这两部书承载着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和思考,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亮点2

选篇“标配”文质兼美

编写教材,什么样的文章更适合入选?朱于国给出一个关键词“文质兼美”。

此次入选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等5篇文章,篇篇都是经典,就符合文质兼美、以文化人的标准。朱于国认为,让学生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志士的高远理想、豪迈情怀、伟大抱负,激发爱国情怀和缅怀英雄的情感,毛泽东和鲁迅的作品最富代表性,“毛主席的诗文格局阔大,胸怀高远,语言极富创造力;鲁迅的杂文,睿智幽默,充满批判锋芒。”

另外,选文也须考虑典范性和时代性。比如,在“劳动光荣”单元,选取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通讯,分别反映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位有时代代表性的优秀劳动者的事迹。  

本次高中语文教材共选入古诗文67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约20篇。对此,有网友误以为新教材不重视背诵。朱于国解释,中国传统的母语教育非常重视背诵。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古诗文,一定量的背诵非常有必要。除了要求背诵的篇目,也鼓励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额外背诵一些喜欢的诗文。

揭秘教材出炉

围绕深度阅读写作 优化设计分项任务

新教材的出炉,经历了反复打磨。此前,语文教材在全国13个省份数百所学校开展试教,收集到一线教师的1000多条反馈意见建议,并据此做出部分修改。朱于国说,教师反馈较多的是“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有的过于宽泛,编写组做出很大调整,通过凝练核心任务,围绕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设计分项任务,适当缩减任务量,减少过程性指令,增强分项任务之间的梯度,并优化分项任务呈现方式。

对于网上掀起的“教材纠错热”,朱于国透露,语文教材编写组很希望听取各方意见,每年会安排编者听课、回访,听取一线师生的意见,并设立多种反馈渠道。专家们也表示,编写组的大门一直是打开的,对的意见就虚心接受、认真修改,有误读误解的就及时澄清解释,对于观点有分歧的,也会认真沟通,但也反对无谓甚至恶意的炒作。

思想政治

亮点

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指出,本次思政教材最大的亮点是立足新时代,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编写组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教材选择的材料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例如,必修1第三课讲述改革开放的进程时,在“探究与分享”环节,通过设计不同时期家庭中典型“三大件”,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  

另外,教材也注重选取经典案例等材料,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必修3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讲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时,选取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离开西柏坡时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这段对话学生并不陌生,张异宾透露:“把这段话与解放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结合起来,还是第一次。”  

揭秘教材出炉

标题接地气 新闻讲概念

“很多人以为高中教材编写很简单,实则是责任重大、创造性极强、难度极大。”回忆两年多的编写历程,很多专家感慨良多。为了圆满完成任务,编写组专家和人教社政治室的编辑们日夜奋战,加班加点,经常集体奋战到凌晨。有时为了写出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争论得面红耳赤,为了保证一个词的准确性,要查阅大量文献。  

特别是落实审查意见和试教建议时,编写组逐条研究,千方百计让教材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让教材更接地气。有的还扩大范围征求更多专家的意见。比如,专家提出保护公民劳动权的标题太抽象,希望生动一些。“的确,这节内容学理味很浓。编写组根据专家意见,反复琢磨,想使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让学生学法、懂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政治室副主任任海宾说,“那一次专家们讨论了很长时间,先后提出了十几个名称,真是绞尽脑汁。最后,大家反复比较后确定了‘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立足职场有法宝’等标题,既容易理解,又紧扣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  

专家们透露,试教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材料使用上,一线教师给了很多启发。编写组认真吸取这些试教意见。例如,教材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时,就将原来无数字、无事件、无时间的材料替换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攻克岛隧建设难题,创造“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事例。

历史

亮点

删史料增注释 渗透唯物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蓝认为,新版历史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渗透唯物史观教育。  

她指出,与旧版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主题讲述历史进程不同,本次新教材中,必修课是“通史加专题”,选择性必修是“专题加时序”,更突出历史演进的横向联系和全球视野。

徐蓝透露,在试教试用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编写组认真研究,加以吸收。针对“史料阅读”栏目中部分史料过长,尤其是古文的史料较为晦涩难懂的问题,对教材进行删减和改编;为一些古文史料增加了注释;对地图中的古今地名,也增加标注,使学生更能够联系古今。  

徐蓝说,今后培训时,也会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给以指导,引导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单元和主题教学。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就可以整合讲解,让学生对比二者起源异同、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等。

揭秘教材出炉

选入图画名言背后藏寓意

10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各种著作80余部,重大发明创造50多项,艺术作品40余件……徐蓝说,教材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多,且在选材上也颇有亮点。  

例如:必修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专门配有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及铭文的图片,铭文当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专家建议,教师教学当中,不仅要讲述图片内容,还应该点出“何尊”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何尊的文物价值。  

又如,选择性必修3,讲述中华文化的内涵时,选取北宋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体现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任敏

(任敏)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