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小时到1秒,福宁OR眼科机器人创造医疗机器人行业新记录

从1小时到1秒,福宁OR眼科机器人创造医疗机器人行业新记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0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20日电(记者 吴勇)8月20日,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领军企业中瑞福宁发布了中国第一款能够完全替代同类人工手术的眼科机器人,正式宣告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加入全球第一梯队。

中瑞福宁首席工程师万美慧介绍,Ophthorobotics眼科手术机器人(以下简称OR眼科机器人),能用1秒钟完成过去需要1个多小时的AMD(年龄相关性眼底黄斑变性)等因VEGF浓度增高引起的眼底疾病进行注射治疗。不仅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将为这个细分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改变。

“OR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从手术成功率、到手术流程优化和患者体验都大幅度提升。我们的产品已经在瑞士展开临床测试。OR在中国、乃至世界医疗机器人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万美慧说。

中瑞福宁公司,2016年12月在沈阳成立,是一家以智能服务类机器人的设计、研制和应用服务为主,集科研生产与产业生态创新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国际化经营的产业集团。主业包括医疗健康、养老助残和特种机器人的研制和产业孵化。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数据,中国约有合格的眼科医生40000余人,和美国眼科医生数量接近。考虑到美国只有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如果达到美国的标准,还缺15万眼科医生。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超过70%的医生工作有压力。

紧缺的优质医疗服务恰恰是医疗机器人的市场机会。据波士顿咨询预测,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2020年有望达到114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其中,手术机器人占60%左右市场份额。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欧盟和日本,对医疗机器人非常重视,把医用机器人(Robotics for Healthcare)列为机器人领域的第二大重要发展方向,仅次于工业用机器人。中国也明确提出要发展“ 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16年4月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

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说,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实现进口替代,一直是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

眼科手术机器人对技术要求极高,因为眼睛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且眼睛的神经是全身最密集的部分。为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福宁成立之初,就组建了国际化研发团队,公司在欧洲有研发人员125人.并且与瑞典、瑞士、德国等多个高端机器人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OR机器人项目的CTO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Bradley J. Nelson教授。他介绍,OR采用了特殊的虹膜识别和眼球追踪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病变部分并精准定位最好的注射部位。然后在1秒对玻璃体内自动进行注射和药物输送。

“整个手术在一眨眼的功夫就完成了,病人甚至都感觉不到做了一次眼睛注射。这跟传统的手术,需要先对病人进行麻醉,然后用1个多小时做手术,完全不同。”

在积极转化国际前沿技术的同时,福宁坚持自主研发,打造具有福宁专利的、真正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公司已申请专利52项,其中包括23项国际专利。

业内专家建议,在医疗机器人这一新兴行业,目前中、美、欧都处于“婴儿期”,政府可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中国健康产业弯道超车。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是一场关于科技、智能与人类未来如何和谐共生的探索。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始终坚持全球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共赢。用科技连接智慧医养服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吴勇)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