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建国70周年:向转型的中国学习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将迎来建国70周年。中国的世界观——多极化的"亚洲世纪"——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其中一大支柱是促进经济互联互通(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由能源和生态、港口和管道、公路和铁路驱动。另一大支柱旨在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尤其是青年、传媒、学术、智库和旅游业界的互通有无,开展文化合作(通过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老外谈】建国70周年:向转型的中国学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04 17: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图片来源:东方IC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将迎来建国70周年。中国的世界观——多极化的"亚洲世纪"——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其中一大支柱是促进经济互联互通(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由能源和生态、港口和管道、公路和铁路驱动。另一大支柱旨在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尤其是青年、传媒、学术、智库和旅游业界的互通有无,开展文化合作(通过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在短短7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独特之处是什么?是什么让中国成为21世纪的楷模?

首先,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人注目。中国用一代人左右的时间,使7.5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善如此多人的生活,这一成就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在扶贫的规模、范围和速度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激发了世界对于中国模式的思考,也震撼了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扶贫成功由三大要素促成:高瞻远瞩的领导层,稳定且具有连续性的政策;开放经济,鼓励外商投资;建立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中国的邻国及坚定的合作伙伴,比如巴基斯坦,都希望向中国这个扶贫楷模学习。巴基斯坦拥有2.1亿人口,其扶贫进程已经拉开帷幕。相互学习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巴基斯坦很幸运,"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21世纪最重要的外交和发展倡议,这一倡议的启动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契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五年间,中巴经济走廊助力巴基斯坦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了7万个工作岗位,2018年,巴基斯坦的GDP增速达到5.8%,创下十年间经济增长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为占巴基斯坦人口65%的年轻人带去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目前,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合作项目已有9个业已完工,像瓜达尔港这样此前一度陷入停滞的项目重新驶入发展快车道,并且巴基斯坦持续30余年的能源短缺情况得到缓解。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第二阶段,未来将会更加美好。在中巴经济走廊的下一阶段,以经济特区为载体的产业合作将成为重点,并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和合资企业。中巴还将致力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合作,将投资10亿美元在巴基斯坦的欠发达和落后地区启动27个教育、卫生、农业、水利灌溉、人力资源开发和扶贫项目,以推动包容性发展。未来三年,中国还将向巴基斯坦提供2万个奖学金名额。

巴基斯坦认为,中国模式的最重要之处是中国改善数亿国民生活水平的方式和方法。中国树立的榜样,正在帮助巴基斯坦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为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

(穆沙希德·侯赛因)

【责任编辑:宋婧祎】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