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6月15日上午,第四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参会人员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

第四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18 16: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18日电(记者 张之豪)6月15日上午,第四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参会人员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出席并致开幕词。

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技界非常重视纳米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在纳米领域涌现了很多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领域是纳米科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广阔。下一步,将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作为纳米科技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力争研发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培养出更多的科研人才,为世界纳米科技和能源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大会会期三天,会议旨在为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领域的参会学者构筑一个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力推进微纳能源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会议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本领域最高水平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成果与经验,探讨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研究动态,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深入参与,有力地扩大了我国纳米科技界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作为纳米能源和系统研究领域最大规模、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会议,大会共设纳米发电机及能量收集、自供电传感器及其系统、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能量存储与自充电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和复合能源电池、光催化和水分解和纳米能源在微机电系统、电子皮肤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等7个分会主题。

会议通过500余份报告集中展示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K.和Angela Chan杰出能源教授和化学教授杨培东,英国萨里大学校长G Q Max Lu教授,清华大学(新竹)特聘研究教授Lih J.Chen,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Naresh Thadhani,瑞典乌普萨拉大学Rajeev Ahuja教授,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Husam Alshareef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特聘教授Sang-Woo Kim,清华大学郑泉水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会议嘉宾出席了会议开闭幕式,30多家国内外企业作为展商参会。

本届大会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所长王中林院士。王院士是国际纳米能源和纳米自驱动系统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是纳米科技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家。他带领科研团队创立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发明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微纳自驱动系统、海洋蓝色能源、新型高压电源四个核心技术。王中林院士有很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目前他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的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的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6万次,标志学术影响力的H指数为226,排在纳米领域世界第一,在材料学领域也位居前列,在全世界所有学科总排名21位。王中林近年来获得10余项国际性奖项,如2015年9月获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8年7月获得世界能源和环境领域最高奖——埃尼奖(Eni Award),2019年6月获得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后两个奖项均为华人科学家首次获得。

(编辑:富文佳 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