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梅  >>  正文
胡冬梅:山河稚子—银川一所小学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与故乡山水相识
胡冬梅
2019年05月20日

这个周末,银川当代美术馆一场“山河稚子 ”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不仅来自宁夏,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展览,这是一场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银川市教育局、兴庆区教育局、回民二小教育集团主办,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协同全国万物启蒙联盟校共同承办的山河稚子——宁夏在地风物创新素养教育课程艺术展。

《山这边,河那边》宁夏在地风物课程艺术展——室内展厅直接与万物启蒙课程呼应,展示了孩子在经历课程探究之后对家乡风物的再理解,再创造。《不周山传奇》、《在河之洲》、《海市蜃楼》、《我的心爱着世界》、《我唱自己的歌》、《绿野仙踪》、《我耕耘》七个主题分别表达了孩子们对贺兰山的认知和追溯,表达对黄河、黄土、黄沙、芦苇的珍爱,对家乡一草一物的亲切。

展厅门口南面以“遇见孩子,看见未来”为主题的黑白照片墙,这是从7500名回二孩子中随机捕捉的孩子的眼神,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好奇、困惑、探问、憧憬......

室外装置展区,回民二小的山河赤子们师生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理念用一个一个废旧物品创作了一群群展翅欲飞的动物,自言自语的娃娃,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亲近着这山、这水。

展出作品主题有《山河稚子》、《梦鸟》《羽化》等。作品以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儿童,在多元文化的洗礼中结缘万物启蒙课程、走向贺兰山、走向黄河、走近黄土地,从此建立和这块土地的联系为内容,同时反映出当代艺术思考的重要题:环保。大部分作品以废旧物品为主材料,意在唤醒儿童对自我与环境的认知和思辨。

《大地的孩子》音现场展演在场馆西圆形广场举行。现场以多种音乐表达形式让儿童发出内心的声音,在天性释放的状态中表达自由、快乐的生存需求和创造欲望。音乐响起,孩子们晃动手中的杯子,在轻松明快的节奏下加入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曲《加勒比海盗》气势磅礴,孩子们手和杯子配合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与音乐高度融合,感受加勒比海盗的畅想。孩子们稚嫩的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红领巾随风轻轻飘动,下一秒就要在音乐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音现场中间身穿白色纱裙的“小公主们”轻轻摇头、身体微侧,甩动的马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美好,一曲《绽放》展现出孩子们勇敢逐梦的勇气,绽放最美的光彩。

“绿叶菜里有什么?”小朋友们共同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反映了当下孩子普遍存在的不爱吃绿叶菜的现状。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剧正在上演……

听窃窃私语诗享会上,一群快乐的孩子,在这蜜意叠加的台上,闪出快乐的光芒。他们自然质朴的童声回绕在诗享会的现场。一群稚嫩的孩子,用最纯真的喃喃细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春天、四季交错,宇宙变幻。

山流水、诗情画意、不需要任何精雕细琢,孩子们很自然很朴实很真切语言的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音乐响起,孩子们扮演着工厂统一化的机器,发出“我们像机器,我们像木偶,我们只是个孩子!”的呐喊。在高考的独木桥上,稍有不慎就即将被淹没。冰冷的文字像药水般注入孩子的体内,却无力挣扎。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表现出当代教育的弊端,这就像寒冷的冬天,引人反思。

一名前来参观的老师感慨到:“我能从剧情里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也被万物生灵的创造力所震惊!更能感受到创造这部剧的幕后人员的匠心独运,他们用语言和行为艺术展现了大地的孩子与大地的密切关系,视角真的很独特……”

困在橱窗里的人:

向外面招手,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玻璃窗既是他们的堡垒,也是他们的囚笼。

无尽的作业从长长的白纸流淌出去,从高高的台阶延伸出去,没有休止……一反常态,作为教育者,我们自己Diss自己,找寻教育的本真。

黄莉,是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他们一直在尽可能用艺术手法抽离出来的场景让所有的人意识到改变教育的刻不容缓。在当下的语境中,教育人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坚持用专业的方式传递教育的理念,坚持用专业的态度和力量赢得帮助,那么融入重塑教育生态的力量就会强大,教育改善的步伐就会加快。

宁夏在地风物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发现,家乡很富饶,多少年来,我们丢了家乡,丢了自己。寻寻觅觅总是到远方去,认为家乡没有风景,其实,是我们不认识家乡,最无知的是不认识孩子。当我们带着孩子与自然的物相互接触时,就会发生联结,天性的快乐和灵性的创造喷涌释放,肆意汪洋,这大概就是万物启蒙的秘笈,是自然与自然的默契。

当心灵播种在大地上,目光就从大地长出了见识。以见识致良知,知道自己是大地的孩子,就能够扎根家乡的大地,走向未来的世界。我们期待万物启蒙在未来能为孩子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 摄影孙楠 部分图片由银川市回二小学提供)

关于作者:胡冬梅,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站长胡冬梅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