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灿: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以理解增进文明间“感情”

抚摸着崭新的马来文版《红楼梦》第一卷,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唯一华人董事、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先后翻译出版后又一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翻译计划成功在即。

吴恒灿: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以理解增进文明间“感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05-02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吉隆坡5月2日电 题:吴恒灿: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以理解增进文明间“感情”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抚摸着崭新的马来文版《红楼梦》第一卷,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唯一华人董事、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先后翻译出版后又一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翻译计划成功在即。

“没有相识,何来感情,”从事马中翻译交流工作近40年的吴恒灿引用马来语谚语说,不同文明之间同样如此,先要通过交流“相识”,方能增进理解,继而相互融合,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完成翻译并不是终点”,吴恒灿介绍,汉文化中心还在积极推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以马来戏剧形式巡演,让它们真正“融入马来社会”,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两年前排演《西游记》时,吴恒灿就为这部中国神话小说加进了不少马来元素:给孙悟空穿上了马来民族服饰“巴迪”,将“土地公”改成了马来西亚人民熟悉的“拿督公”。他回忆说,当孙悟空一拍土地庙,“拿督公”颤颤巍巍现身时,台下马来观众笑声、掌声一片。

今年,吴恒灿又在积极推动将《三国演义》搬上舞台。他说,《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改编工作更为不易。为此,汉文化中心联合国家语文局专门组织了编剧培训班,将准备排演《三国演义》各所学校的老师都请来进行培训。未来一个月,他还要巡回各校指导排演工作。“为了排演,我是‘全家总动员’,太太和女儿都投入策划。”吴恒灿笑言。

令吴恒灿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作品日益为马来民众熟悉、接受。此前,已有马来学者撰文进行《三国演义》和马来西亚古典小说的人物比较研究。不久前,新山举行马来西亚传统的“三人说剧”比赛,就将《西游记》列为主题,还专程邀请吴恒灿前去颁奖。

吴恒灿说,其实,当年他选择走上翻译道路,也是希望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和马来文化的交流融合。

他回忆,当时马来西亚著名诗人乌斯曼·阿旺鼓励马来语专业出身的吴恒灿说,“(将马华文学翻译为马来文的)工作必须有人来完成”。“我不来做,谁来做,”吴恒灿说,自己毅然投入其中,并进而从事马中翻译交流。

“马中文化交流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两国政府和各界的大力支持,”吴恒灿介绍,1989年,自己随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代表团访华,见证了马中两国在文学、语文、翻译和出版等领域合作的开始。随后,就有大量马中文学作品在两国翻译出版。

吴恒灿还记得,在1995年,他向巴金征询许可,要将他的长篇小说《家》翻译为马来文出版。巴金老人虽然身体健康欠佳,依然亲笔写下,“同意授权你们出版《家》的马来语版”。这张纸条珍藏至今。

近年来,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和中方合作,在马来西亚推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令马中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更多优秀中文书籍以马来文出版,题材也从文学作品拓展到传统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

吴恒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越来越多马来西亚书店开始设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专柜,在今年吉隆坡国际书展上,还专门举行“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丛书推介礼,马来西亚教育部、国家语文局负责人士都专程出席。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让这位翻译“老将”颇为振奋,“推动马来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对话’正是我从事翻译的‘初心’,文明对话需要翻译工作,文明对话也将推动翻译事业发展。”

“我相信,未来5年内,汉文化中心翻译的中文作品能超过过去30年,”吴恒灿说,中心也持续推动将马来文作品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为马中“文明对话”添柴加火。(完)

(陈悦)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