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个生动比喻,看习近平心中的美丽中国

【学习进行时】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梳理习近平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比喻,与您分享。

从几个生动比喻,看习近平心中的美丽中国

来源:新华网 2019-04-08 22: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学习进行时】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常以生动的比喻作阐释。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梳理习近平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比喻,与您分享。

“金山银山”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

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习近平看来,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也是为老百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绿色银行”

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时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习近平在考察调研时反复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他以“绿色银行”为喻,形象地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老百姓最长远的利益所在,需要常抓不懈、日积月累。

“眼睛”“生命”

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3月6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以“眼睛”“生命”为喻,习近平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反映了习近平对环境保护一以贯之的坚决态度。在2018年5月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雷池”“高压线”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习近平用“雷池”“高压线”两个生动比喻,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意识”,既要追责惩罚,更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貌。

“药到病除”

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然后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

——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生态环境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习近平心中,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他巧用中医治病理论为喻——只有找出病源、针对病因处方开药、打通“生命共同体”各处“关节”与“经脉”,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才能“药到病除”,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张敏彦)

【责任编辑:王安琪】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