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梦想和信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1-01 08: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5年4月某个寒冷的夜晚,由于联程航班被改到了第二天,我被困在了上海浦东机场。午夜时分,我不得不拖着两个沉重的箱子登上一辆巴士,满满的疲惫和沮丧。

最后,我们被航空公司安排的巴士放到了上海郊区一家小旅馆,人生地不熟,我有点害怕。

迟疑时,一个女孩冲着我说,可以和我共用一个房间。我转过身,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留着长长的直发,皮肤有点黑的小个子女生。她黑色的眼眸里流露出善意。

我的母亲总是告诉我不要相信陌生人,但那天晚上我却很信任叶澄(音)。

表面上看,我和叶澄截然不同。叶澄,1989年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小城市,从小在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中长大。她从未出国旅行过,但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好莱坞级别的制片人。

晚她一年出生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我从12岁开始就在国外学习,现在经常因工作和度假在欧洲穿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大城市的宽阔街道和繁忙的交通却令我感到陌生。

但是那天晚上,我们躺在狭窄昏暗的旅店房间里相邻的两张床上,聊着各自的梦想和内心最深处的顾虑,一直到凌晨。

叶澄刚大学毕业,因为即将要去两家制片公司面试而感到紧张,而且她担心自己的工资(根据制片行业的惯例,应届毕业生每月工资一般是4000元)能否养家糊口。而我则正努力在日新月异的新闻行业中闯出一番天地。

我们一起大笑,互相勉励对方,最后进入各自的梦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忙着各自的生活。与此同时,中国以超乎想象的势头推动了像叶澄和我一样数百万的中国年轻人的事业。

在加入一家大型电视制作公司一年后,叶澄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那之后不久,她的团队获得了一家大公司的资助,制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

我在伦敦的事业或许不那么引人注目,但仍充满惊喜。日益密切的中英经贸关系使英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这也让我充满了责任感,驱使我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闻风格。我再也没见过叶澄。她不是我可以随时叫来喝咖啡或去看演出的朋友,但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在我得意和失意的时候给予了我安慰和鼓励。

如果美国梦明确的定义是自由、繁荣与社会流动的话,那么中国梦就是关于梦想和对梦想的信念。更重要的是,在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年轻人都在为实现各自的梦想而努力工作,至少对我来说,这是极大的鼓舞。

关于作者:刘小涵,中国日报欧洲分社记者。

(译者:沈家欢;编辑:齐磊)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