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参加由华人社区在英国伦敦举办的迎新和一系列介绍活动。资料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社
中国日报网11月6日电 1978年以前,只有几十名中国学生前往英国的大学留学,但到了1979年就有数百名学生赴英留学。
1978年7月,英国教育大臣雪莉•威廉姆斯(Shirley Williams)的访华之行促进了中英两国的教育交流,她希望中国积极接受外国思想和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中国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认识到了学习外国知识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因此,中国政府邀请威廉姆斯率领的英国代表团来到中国,商讨中国学生如何才能够入读英国大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威廉姆斯回顾过去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全球的一部分,而且中国也逐渐在被世界所认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觉得不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
这一变化表明中国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并鼓励中国的商人向英国学习并与英国展开贸易往来。
威廉姆斯赞扬了邓小平对改革进程的贡献,她说:“邓小平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者,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不仅向西方介绍了中国,而且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东西引入了中国,他是一个有着卓越贡献的成功领导。”
回忆起她的第一次访问,威廉姆斯说她会见了相当于教育部部长级别的官员、许多公务员还有多位大学校长。
她说:“各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都大有不同,他们都很感兴趣。他们喜欢坐在那里谈话,但显然受到了语言不通的限制。”
当时是由她的侄女负责翻译,那时她正在中国学习普通话。她开玩笑说:“我侄女会说‘你应该问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还没有提到。’”
她表示,在1978年访问期间,与中国政府的讨论主要是围绕小学阶段的教育。
“他们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很感兴趣,并对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感到十分震惊。”威廉姆斯说,“在中国,老师不仅仅是一名老师,而且还要发号施令,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过时了。”
她认为中国当时的师生关系与英国1837年至1910年间在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的师生关系很相似,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有大量的背诵任务,大多知识都需要死记硬背。
威廉姆斯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一种解放意识,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接受知识。中国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才摆脱这种教育形式。”
威廉姆斯访问期间的一大重要举措是安排了部分中国学生前往英国学习。经过几天的讨论,双方达成协议,在1979年安排约500名学生前往英国学习,目的地包括大学,理工学院和英语学校。
威廉姆斯表示,虽然资金筹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学生前五年主要都是由英国政府赞助。
“当我们意识到中国真的打算安排数百名学生前往英国留学时,我们担心资金方面会有问题。”她说,“因此,我们与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英国政府取得了联系。最终当时的工党政府克服了困难并成功筹集了资金。因此这些学生在最初五年左右的时间里,主要都是由英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资助。”
当时的北柴郡学院(North Cheshire College)院长威廉•巴克利(William Buckley)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当他得知中国的培训需求和国家发展的愿望时,他确认了这些学生能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中国的选拔考试并且能够带着正确的动机来到英国学习。
威廉姆斯说,中国政府希望学生们专注于航空和航天工程等领域,这很合乎情理。
她说:“中国并不仅是在学术方面学习,它还非常明智地试图填补中国传统教育缺失的方面,这比只在中国国内闭门造车有用得多。”
威廉姆斯的中国之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更多中国学生前往英国学习铺平了道路。如今英国拥有着全欧洲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社区。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