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震慑“精日”分子(图源:中国网)
4月2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会议第二次审议。作为中国首部保护英雄烈士的专门立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增加了“亵渎英雄烈士事迹、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例。
近年来,一些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这种通过恶搞作品戏谑经典、抹黑英雄以博取眼球的做法,看似是一种娱乐,其实在不断解构主流价值观、国家记忆和社会共同情感。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胡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对于英雄烈士保护立法的推进,正是“新时代要有新时代的精气神”的体现。
近几年来,不管是对抗日英雄的戏谑,还是对经典历史作品的恶搞,频频出现在大众面前。从2015年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污蔑,到利用邱少云的恶搞来进行营销,包括此前对黄继光史实的否定,这些对于英雄烈士的扭曲与亵渎,表达出的是对历史敬畏之心的缺乏,是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再加上近日来社会上频频出现的所谓“精日”分子,屡屡挑战民族尊严底线,造成了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首先,胡欣表示,草案的二次审议体现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正气的决心。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物质生活急速提升时,需要坚持补足精神之钙,因此,国家也高度重视弘扬民族正气。
其次,通过法律的保护,提高英雄烈士的社会地位,帮助全社会形成尊重英烈、学习英烈的导向,特别是提高军人在社会中的尊崇地位,是符合当前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精神教育的行动。
第三,推动对英雄烈士保护的立法也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方针,胡欣表示,面对近日来出现的“精日”等一些亵渎历史的行为,不能只靠民族情绪和社会舆论去批判,还要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和约束。
此外,世界军事强国都强调传承对英烈的敬重,并贯穿于青少年的教育之中,中国也是如此。胡欣表示,此次推动立法,对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加以严惩,是为了突出英烈的历史功勋和社会地位。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强化民族尊严的最基本价值导向。本该是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却有人在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甚至将墓碑踢倒,这种对英烈陵墓、纪念碑等不尊重的行为,玷污了社会风气,亟待纠偏惩劣。
最后,早前社会上出现的“哈日”“哈韩”的现象,是对于社会潮流和文化潮流的追寻,而近来出现的“精日”现象则是一种对于政治的侵蚀和历史观的扭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接收到越来越繁杂的外来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较量中,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控,文化渗透可能会对社会思想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负面效应需要通过法律来遏制和惩戒。因此,胡欣强调,《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的审议,可以帮助我们在隐形复杂的文化争夺战中巩固阵地。(海外网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