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刊发长篇通讯:在赓续血脉中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2018-08-01 20:54:26

2018,八一。当历史的时针指向这个神圣光荣的日子,让我们回望那光耀千秋的伟大征程,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确保人民军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更为辉煌的篇章!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解放军报刊发长篇通讯:在赓续血脉中走向新的胜利

在赓续血脉中走向新的胜利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之际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魏兵 魏寅

(一)

历史的逻辑,往往从时针永不停歇的跳动中展开。

让我们回拨人民军队的历史时针,从西柏坡的几间土房,到延河边的简陋窑洞,从长征路上的“马背指挥部”,到南昌起义时的“江西大旅社”,人民军队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战无不胜,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应中国革命而生,谋国家强盛而来,向民族复兴而去。

91年风雨兼程,91年铁血荣光。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背后蕴含着哪些奥秘?

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优良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习主席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念兹在兹,反复强调。

2018,八一。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这个神圣光荣的日子,让我们回望那光耀千秋的伟大征程,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确保人民军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更为辉煌的篇章!

(二)

生于七一,有人名叫“建党”;生于八一,有人名叫“建军”;生于十一,有人名叫“建国”。

看似寻常的人名之中,隐含着对历史的敬意、对传统的仰望。

七一,八一,十一。历史昭示一个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三个重大节日,联系在一起,使人不禁感到,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够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此紧密地血脉相连、命运相依!

血脉,来自于基因的传承;命运,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的抉择。

在我军建立之初,就有这样的“关键时刻”。历史笔触记录下来那些时刻的关键话语,意味深长。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贺龙对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属说:“愿跟着我的,我们一起革命;不愿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我们今后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

——1927年10月,三湾改编不到20天,毛泽东主持了我军历史上首次连队建党活动。他对战士们说:“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

——1929年,寒冬。面对红军中种种问题和矛盾,我们党在古田的纷飞风雪中,点燃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篝火,塑造了人民军队独有的政治品格。罗荣桓说,古田会议后,“我军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定型了”。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如同三个巨大的路标,将中国革命导向了光明的未来,引向了胜利的彼岸。

习主席深刻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无往不胜因有“魂”,无所畏惧因有“根”。这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新时代的斗争考验、大变革的风云际会,投射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之上,激荡着中国梦、强军梦,也给全军将士提出新的时代考题。

面对固根与拔根的较量、铸魂与蛀魂的拉锯、扛旗与改旗的掰腕,面对与敌对势力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交锋,我们必须始终遵循那条革命先辈传下来的“比天还大的真理”——坚定跟党走,做到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更加坚定地在党的旗帜之下行动和战斗。

只要有党的核心掌舵,只要军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管面对什么挑战,党和国家就稳如磐石;我军就永远保持本色不变,始终做人民的子弟兵。

军魂所在,就是血脉所在;信念所在,就是力量所在。

(三)

撑起一支军队的脊梁,既需要精良先进的钢铁之器,更需要顶天立地的信仰之柱。

北京,国家博物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成百上千本不同时期、不同语言、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立起了一面巨大书墙,真理的力量扑面而来,震撼人心。

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真理火种,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孕育生长,已经成为人民军队全体将士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

“八一勋章”,中国军人的至高荣誉。习主席亲自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0位英模佩挂勋章、颁发证书。

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专家马伟明,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战斗英雄韦昌进,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试飞英雄李中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优秀士官王忠心……

不同时代的老兵,不同战位的军人,支撑他们创造辉煌的,是一个共同的内核——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这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理想信念可以塑造出伟大的战士。解放战争中,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中不勇敢,投奔光明后在我军中却大无畏。从国民党军士兵转变为人民战斗英雄的王克勤,牺牲前留下遗言:“替我给毛主席写封信,告诉他老人家,党教育我成为一个革命战士,可是我为党、为人民做的事太少……”

理想信念可以甄选出忠贞的党员。抗战老战士张瑞麟在开展地下工作期间光荣入党。冒着生命危险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使他终生难忘:面对一个纸烟盒上用铅笔画着镰刀铁锤的小党旗,他举起右手,紧握成拳……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为崇高理想信念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可以看到,朱德“不爱金钱不惜命,愿为民主作长城”的坚守,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坚决,叶剑英“笃信力行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的坚贞,粟裕“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坚韧……

我们还能发现,有这样一群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李向群……他们置身的时代不同、岗位各异,却都将人生的轨迹与民族的复兴相融合,把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的潮流相交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绽放出绚烂的芳华。

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我们身边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令人仰望、催人奋进。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用年轻的生命把对党忠诚写在了浩瀚海空;维和战士申亮亮、李磊、杨树朋,用鲜血捍卫了国旗军旗的荣誉;抗洪勇士刘景泰,为了人民的利益战斗到最后一刻……

在他们身上,蕴涵着共产党人的心灵密码,传承着革命军人共同的精神基因——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

如果说信仰是一种选择,他们选择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

一代代革命军人就是这样,视实现理想为使命,以坚守信念而荣耀。

(四)

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五大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越己者,恒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改革,是审时谋势的棋局,是事关国运的博弈。因其波澜壮阔,惟其恢宏深刻,需要大视野、大气魄、大担当。

“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习主席、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三军将士义无反顾,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的沧桑巨变——

新的战区组建,形成平战一体、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链条。

新的军种组建,优化编成结构、调整力量布局,着力实现整体性转型重塑。

新的集团军组建,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新时代精兵劲旅。

历史把艰巨的改革重担交给了这一代中国军人。我们必须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推动人民军队从领导体制到工作机制、从战斗力到精气神发生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

空军某部自35个不同单位抽组,专业对口率仅有7%,却勇登战斗力“高原”,导弹实射22发22中;

陆军某部在新的力量编成中锐意进取,上百名转岗换岗官兵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刷新13项训练纪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改革之时,朝暮之间,多少热血军人奔赴千里之外,走向陌生远方,跨越地域、跨越建制、跨越专业,走上新的岗位,组建新的单位,担负新的使命。

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跋涉,这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每一次远征,都不能没有目标;所有的航程,都不能迷失方向。

习主席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小帆船可以在水里打转,绕几个弯又起来了,泰坦尼克号要是沉了,它就真是沉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支军队,在改什么、不改什么问题上要有战略定力,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深化改革创新,关键是抓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

改革如登山、似闯关、像大考,归根结底是一场自我革命。“只要全军统一意志,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改革未有穷期,创新还在路上。

(五)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艨艟云集,舳舻相接,行进在习主席的检阅目光中。

航母编队精彩亮相,新型潜艇、新型舰艇、新型战机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后列装的新型舰艇占到受阅舰艇一半以上。

此时此刻,回望我军“小米加步枪”的峥嵘岁月、“木船打军舰”的无畏壮举,多少人热泪盈眶……

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革命先辈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用大无畏的气概赢得了党的信任、人民赞誉,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松骨峰,朝鲜北部的一座普通山峰。当年,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在这里挡住了敌人几个师的轮番进攻。毛主席说,“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今天,我们的“钢”多了,多少梦寐以求的大国重器,就在眼前,就在手中。

然而,我们掌握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拥有了现代化的军事形态,是否具备了完成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是否依然保持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是否能创造新时代的战争奇迹?

胜战之问,统帅之忧。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仅十日,习主席带领新一届军委走进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强调:“从我做起,从军委做起,强化备战打仗导向,提高打赢本领,抓实备战工作,带领我军真正做到能打仗、打胜仗,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推进新时代练兵备战,历史的石阶上镌刻着这样一些闪光细节:

2018年1月3日,习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登上新型主战坦克;

2018年6月11日,习主席视察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登上新型潜艇……

统帅的足迹印刻在战斗力建设的最前端,传递着强军兴军的如山使命,唤起练兵备战的似海激情——

陆军首次组织5类新型作战力量比武;空军歼-20战机首次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海军航母编队穿越岛链,在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作战演练;火箭军常态开展“天剑”系列演训,组织全型号连续发射、整旅火力突击、联合火力打击……

古罗马军事思想家威吉修斯说:勇气很少与生俱来,多数情况下要通过严苛的训练和铁一般的纪律约束铸就。

1964年,一场规模空前、高潮迭起的大比武迅速席卷全军,成为一代军人记忆里军事训练的“黄金时代”。

2018年5月,全军部署展开新时代群众性练兵比武,着力提高训练与实战一体化水平。

正如培根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在练兵场上挥洒汗水、跃进拼杀的中国军人,正在拥抱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六)

“第一军规”90岁了。

1928年春的一天,毛泽东站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一个土堆上,郑重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短短44个字的军规,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恐怕全世界也难找到这样一份军规,细到“一针一线”,实到“一张门板”,都严肃以待。自此以后,无论出身工农,还是来自旧军队,大家都坚定自觉地集合在铁的军规前。

85年前的八一,中国工农红军编写和颁发了《纪律暂行条令》。这部仅有4章18条的条令,深刻指出:军纪是军队的命脉。

“命脉”二字,重如千钧。人民军队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为的是行动一致,从而能走得更远。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纪律条令》正式施行。这已是《纪律条令》的第17次修订,在我军共同条令中,属“修订次数之最”。

一部关于纪律的规定,被一次又一次修订,从最初的寥寥几百字,拓展到现在的洋洋数万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我们就是靠纪律吃饭的”。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诗:“没有纪律,我们会像散沙一般,被敌人一粒一粒,很快地踩碎。”这个道理,我们从战争中学会,也一再被战争验证。

锦州之战,战士不吃老乡一个苹果,人民军队的纪律享誉黑土地;解放上海,官兵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人民军队的纪律传遍黄浦江畔;朝鲜战场,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人民军队的纪律感动全中国。

走过91年的光辉历程,令行禁止、执纪如铁已经融入人民军队的血脉和灵魂。但不可否认,远离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沐浴着和平岁月的杏花春雨,纪律意识淡化弱化的现象,若隐若现,时有发生。

这是一项值得警醒的对比:当年,红军把军规写在包袱皮上、床头上、门板上,为的是方便记诵,严格遵行;今天,有的人把纪律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实际却在违背纪律另搞一套。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无论何时,庸、懒、松、散都是战斗力致命的腐蚀剂。行进在强军征程上,须臾离不开纪律这种“光荣的束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把“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作为我军优良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并指出,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从颁布《严格军队党员领导干部纪律约束的若干规定》,到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从军事训练监察的利剑高悬,到大力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密集出台的举措,彰显着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传递出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随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的落实,我军治军理念、治军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挽住云河洗天青。一支律令如铁的威武之师,正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七)

90年前,“黄洋界上炮声隆”,老百姓拿着大刀梭镖支援红军打胜仗。

70年前,淮海战场,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了“60万胜80万”的战争奇迹。

是什么让我军总能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答案就在军民一心。

20年前,长江流域洪水肆虐,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保卫人民群众的家园。

10年前,汶川山崩地裂,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是什么让我们一次次共克时艰、负重前行,在灾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答案就在军民一心。

人民军队,名字中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定语——“人民”;人民军队,还有一个辨识度极高的称谓——“子弟兵”。我军发展壮大的历程,始终闪耀着人民与子弟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熠熠光芒。

放眼世界,或许没有哪一支军队像我军这样,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喻为“血肉”。在丰都一役中失去右眼的刘伯承曾说:“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

1943年,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拥军运动月、拥政爱民月活动,标志着双拥运动正式诞生。此后,各根据地“普遍地、无例外地”开展了这一运动,极大地密切了军民关系。

2016年,晋江市第6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军地共建“平时民用,战时军用”的渔港码头,设立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双拥创模的“晋江经验”不断焕发新光彩。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双拥的生动实践证明,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都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的血脉和纽带。

历史的一页翻到今天,军队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但无论走多远,“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定律始终不会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军的根本宗旨。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睡姿”、火灾现场中的“最美逆行”、长江浊流里的“最美潜游”……这一个个“最美”昭示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只要党一声令下,人民军队不仅敢于担当,而且能够担当。

打开中国地图,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红军长征沿线地区占相当比重。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特困地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处都有八一军旗在高高飘扬。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的历史血脉割不断,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每一个老兵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营盘。

井冈山上红军驻扎过的茅屋,尽是苍色;太行山里八路军驻扎过的瓦房,长满青苔;干打垒,地窝子,猫耳洞,高脚屋……这些营盘虽然被岁月刻下深深的印痕,却是老兵心中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今天,昆仑雪山,新一代戍边战士驻守在与天比高的“恒温哨所”;南沙礁盘,新一代守岛官兵巡逻在繁花似锦的“花园营区”;红海之滨、非洲大地,人民军队驻海外部队的现代化营房在异域矗立……

物华又与岁华新。“铁打的营盘”在时光流转之中新旧更替,永恒的精神、不变的初心始终在一代代“流水的兵”身上传承赓续。

这精神,这初心,是南昌城头弹孔中蕴含的力量;这精神,这初心,是古田会议篝火中跃动的思想;这精神,这初心,是长津湖畔冰雕中凝结的血性……

让我们拥抱这伟大的新时代,以永恒的精神。“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革命精神的凝聚,转化为强军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劲动能,将永远激励我们成为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让我们投身这伟大的新时代,以不变的初心。初心代表奋斗的方向;不变的初心,意味着朝着强军目标不断积蓄力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终将登顶胜利的巅峰。

光阴似水,雄关如铁。

2018,八一,再出发!

奋斗,为了我们的新时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