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第七届“校园学报新闻奖”颁奖典礼11月2日晚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中国日报记者 廖雁雄摄)
中国日报香港11月2日电 由中国日报举办的第七届“校园学报新闻奖”颁奖典礼今晚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出席并致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苏伟文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副部长曾繁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副处长梁润芝女士和香港赛马会特别项目执行总监周鼎文先生等,以及250多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师生和新闻业界人士参加。
嘉宾评委合影。从左至右:香港赛马会特别项目执行总监周鼎文,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副部长曾繁信,中国日报社编委兼亚太分社社长周立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苏伟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副处长梁润芝。(中国日报记者邓永安 摄)
本届评选共有38所高校参赛,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共收到724份作品参赛。70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界、商界、学界及传媒界的社会贤达和精英人士担任评委,最终评选出79份获奖作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虽然现在是新媒体社交媒体兴起、资讯泛滥的年代,但是记者和传统媒体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可靠有公信力的信息来源。陈茂波司长祝贺获奖的同学,称他们为新闻界明日之星,希望他们毕业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仍能继续保持关怀社会的初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第一排右二)与嘉宾和获奖同学合影。(中国日报记者 邓永安 摄)
中国日报社编委兼亚太分社社长周立先生在致辞中祝贺获奖同学,希望传媒学子在不断演变的传媒业中,挖掘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话题,用客观公正的报导和分析,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获得最佳经济新闻报道奖项的南京大学研二学生孔德淇说,今年的学报活动和往年的不太一样,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教授和中国日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这让之前并没有打算在毕业之后进入传媒行业的自己,现在有一些信心,年底求职时会尝试应聘报社岗位。
香港中文大学的余卓祈和她的两位同学获得了本届最佳新闻报道英文组冠军,他们的作品讲述了香港“双非”儿童在寄宿家庭中的生活,并深入探讨这背后的产业情况。她表示,以前也参加过“校园学报新闻奖”,这是自己第一次获得这么有份量的奖项。她指出,对于新闻系学生来说,得到这个奖是一种肯定。
获得最佳专题摄影图片组亚军是澳门科技大学的研一学生冯捷鸣,她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本次比赛,并获得奖项,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希望今后可以继续在图片摄影领域遨游。
获奖同学在展板前观看。(中国日报记者 廖雁雄 摄)
来自台湾的政治大学的李昶毅、陈栋、张玟榕、毛凯恩凭借作品《当老师不再是铁饭碗》获得了最佳校园新闻报道组的冠军。他们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他们万字报道作品的肯定,他们认为此次活动为两岸四地的学生提供了在新闻专业方面交流的平台,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新闻采写方面的想法在此碰撞,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获得最佳标题奖亚军的台湾辅仁大学新闻专业学生司徒巧庭说,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参选作品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这次比赛不仅得到了自我锻炼,自己也在采访中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巧庭表示,在本次的交流活动中,中国日报亚太分社记者的分享非常有趣,参观资源馆的环节很棒,将环保与科技相结合很有启发。
获得最佳专题视频英文组的冠军张家宝,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目前已在香港当地一家媒体工作。她认为,通过这个活动,认识了来自两岸四地的新闻专业学生,看到出色的报道作品及设计,开拓视野,受到启发。
当日中国日报亚太分社特别组织了交流实践活动,期间安排同学们参观了亚太分社和浸会大学可持续资源展馆,并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冯应谦教授和中国日报新锐记者与大家分享了传媒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冯应谦教授与同学们分享经验。(中国日报记者郑尔奇 摄)
同学们在中国日报亚太分社合影。(中国日报记者郑尔奇 摄)
同学们参观中国日报亚太分社。(中国日报记者 郑尔奇摄)
本次活动得到了香港赛马会、兰桂坊集团、香港迪斯尼乐园度假区、昂坪360、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国泰港龙航空公司、都市日报、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等机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