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31日电 (记者 胡永启 火炎) 记者从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了解到,1999年至2017年,延安完成营造林213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增至4338.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增至25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35%,加上366万亩苹果面积,广义森林覆盖率达49.94%,成为陕西省“一叶肺”。
延安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腹地。过去,延安境内沟道密布,山峁相连,植被稀疏,冬春黄风肆虐、沙尘蔽日,夏秋暴雨频仍、洪流泛滥,是黄土高原腹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仍然处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过牧滥牧的生产状态。
1999年以来,延安人民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退耕还林,累计退出耕地632余万亩,并果断放弃放牧这一可观的经济支柱,羊子存栏量由200万只迅速锐减至70万只。
1999年起,延安实施的退耕还林面积1077.46万亩,占到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到全国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的2.5%,全省的27%。工程涉及到28.6万农户,124.8万农村人口。当地退耕还林办人员表示,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延安的生态面貌就不会发生改天换地的变化。
近二十年的退耕还林,延安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提高了35.3%。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入黄泥沙量由每年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88.4%。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降幅为88%。延安市因退耕还林面积大,成效显著,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