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遗产保护 助力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中德文化交流

作者:刘玄
2018-10-03 16:14:16

中国日报10月3日电(记者 刘玄) “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整合文化的各个方面并非易事,这需要跨领域、跨国界的有力的多方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博士在中德文化交流“遗产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此次交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德国遗产管理研究所承办,于9月26日至30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并得到了德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德国文化部和德国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的支持,旨在促进中德及其它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和相关从业者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分享各自在“遗产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

参加交流的中方人员包括来自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代表,以及遗产专家、世界遗产地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

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学与文化处调研员乔正顺强调,“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的重大计划与项目,这次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德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其它合作方联络的良好平台。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同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加强同会员国的全国委员会的合作交流。”

德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Lutz Moller博士也表示,中德有着全方位的合作,今后可以加强在教科文组织业务领域的人文交流。

在为期五天的交流中,代表团与柏林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就世界遗产管理实践进行了交流,并与德国文化和媒体事务联邦委员会代表、教科文组织教席,以及勃兰登堡理工大学遗产研究项目的学生进行了讨论。同时,也访问了多个教科文组织收录的遗产地和保护区,包括柏林博物馆岛、波茨坦王宫和园林,施普雷瓦尔德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以及柏林“设计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与德国同行讨论了遗产保护和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等。此次交流还包括了为期一天的“遗产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自2017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一直在努力通过多方合作来发展世界遗产保护、非遗传承和文化创新在促进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上的协同作用,范例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造了“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表达多样性”的概念,并为提高公众在文化领域的意识和促进相关行动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球有1092处世界遗产地、4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占全球经济的6.1%,年度创收22,500亿美元,并且创造了近3000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