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走向绿色”的目标,中国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还有哪些挑战?  从“启蒙”到“觉醒”

作者:Karen 来源:达沃斯论坛官网
2018-09-17 10:13:25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虽然中国当时仍然在十年动荡时期,时任总理周恩来决定派出代表参会,这也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后参加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是在对环境问题这一命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不清楚的情况下与人家展开辩论的。比如什么是‘酸雨’,比如对于建立全球环境监测的提议,再如关于人口控制问题……”当时中国政府的代表、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任环境保护局局长的曲格平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据曲格平回忆,在此之前,中国对环境科学的基本问题都不清楚,“大家都把环境问题当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然而,从瑞典大会归来后,与会代表对照中国现实,发现当时中国已经面临各种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工业化初期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对环保认知不足而忽视这些污染事件。

1973年,中国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全国300名代表参会,共同完成了新中国的“环保启蒙”。

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对环境保护也有了进一步认识。1979年,新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开始试行。自80年代开始,与海洋、草原、大气、水资源等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相继出台,中国政府开始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之一。1992年,中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曲格平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保立法其实比发达国家晚不了几年,但差别在于“有法不依”。

1993年开始,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大规模经济建设伴生的是环境的急转直下。1993年至2001年间,“许多江河湖泊污水横流,蓝藻大暴发,甚至舟楫难行,沿江沿湖居民饮水发生困难;许多城市雾霾蔽日,空气混浊,城市居民呼吸道疾病急剧上升”,于是环保部门启动了规模污染治理的行动。

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在2006年,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值为二氧化硫2588万吨,氮氧化物1523万吨、化学需氧量1428万吨、氨氮14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点”。

在此之后,虽然中国大力促进节能减排,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与环保相关的事件也屡屡发生,促使全民经历了一场“环保觉醒“。

大气污染治理

由“雾霾”引发的全民讨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2年,中国国务院将PM 2.5的监测列入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一系列环保措施也由此而生。

●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等。

● 2014年,北京政府领导层对污染“宣战”,修改了自1989年以来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强化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等。

● 2015年,由环保部牵头的中央环保督查组成立,对全国各个地方进行环保检查并通报违法违规问题,运行至今。

空气污染是民众高度关心的问题,政府加大力度的措施有望为治理污染打开局面。但中国要“走向绿色”,目前还面临许多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

中国是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引发的事件频繁出现,《时代周报》记者盘点,仅2018年就已经发生了湖南常德巨型酸水坑、内蒙古乌海强酸高毒性液体外流、江西工业园铅污染等事件。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一篇分析土壤污染防治宏观形势的文章指出,为了解全国土壤污染形势,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等先后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告》和《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报告称:

●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3%、1.5%和1.1%。

● 在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令人担忧,全国耕地退化面积比例超过40%,七至十等的劣质耕地比例达到27.9%,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耕地质量整体表现为“四成退化、三成劣质、二成污染”的“四三二”状态。

● 全国土壤污染总体呈现出“老债新账、无机有机、场地耕地、土壤水体”等并存复合污染的严峻局面。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8月31日,中国通过了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从此,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有法可依。

地表水抗生素

中国地表水中抗生素泛滥的问题早在2014年已经引起人们关注。《科学通报》曾发表一项综述研究指出,在中国的河流、湖泊等天然水环境中,至少有158种药物和个人护理品被检出,其中抗生素类为68种。

以下为见诸媒体或者学术研究的不完全统计:珠江广州河段地表水及污水厂中曾检测到9 种抗生素。北京4个污水厂曾被检出含13 种药品。东江下游某市水源水、水厂水、管网及龙头水各处采样检出17 种PPCPs残留。上海市闵行区的2座污水厂中曾被检测出含有5种头孢类抗生素。大辽河水系曾检出4类13种抗生素残留。珠江三角洲北江水域的采样显示已受到磺胺类抗生素污染。

对地表水抗生素污染的讨论,实质上是对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担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李玲曾为世界经济论坛撰文称,中国面临巨大的抗生素滥用风险。李玲指出,中国人平均每年“挂8瓶水”,远高于2.5至3瓶的国际人均水平。中国人均抗生素年消费量为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已成为世界第一抗生素使用国。

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塑料污染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对塑料“宣战”,饱受塑料污染困扰的中国也不应落后。

中国在2008年6月1日开始实行“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即“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对遏制塑料污染,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近几年,随着网络订餐外卖、网购等的快速崛起,“限塑令”似乎管不到这些新兴行业。

据统计,2016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塑料袋约147亿个,而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加起来远超每年节约下来的塑料购物袋”。

此外,中国的塑料垃圾问题也有可能影响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2015年《科学》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所调查的192个沿海国家和地区在2010年一共产生了2.75亿吨塑料垃圾,其中480万吨到1270万吨进入海洋。其中,中国以塑料垃圾入海排放量132万吨至353万吨之间而排名第一。

《环境科学与技术》的一篇垃圾入海研究称大多数塑料垃圾经由河流入海,而全球90%的入海塑料垃圾集中来自10条河流。这10条河流中,8条位于亚洲,包括了中国的长江、黄河、海河、珠江。研究人员指出,减少这些河流中的垃圾将有助于缓解海洋塑料污染问题。

除了这些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污染问题,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等众多领域内还有各种环境挑战。虽然中国早已认识到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是“边发展,边治理”的道路依然不轻松。

“走向绿色”是所有人的心愿,你认为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努力是否能够应对环境挑战?

作者:Karen Liu,Formative Content作家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