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伦敦9月11日电(记者 刘小涵) 牛津大学技术和管理发展中心主任傅晓岚认为,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创新将有助于中国发展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也将增加中国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随着中国公司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增长,中国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和环境友好的增长。
傅晓岚说:“如今美国退出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正走向全球领导的前沿,情况尤其如此。”她著有多本开创性著作,包括《中国创新之路》和《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今年正值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释放了中国人民的创业精神,得益于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过去40年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产出。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但是傅晓岚并没有急于引用这些数字,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生活”,她说。
中国的改革重新使上大学成为可能,傅晓岚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1999年来到英国,在兰卡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英国,作为一名中国学者,傅晓岚目睹了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转变。在1999年,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贫穷,但做得很好”。
到了20世纪初,英国人更多开始把中国看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英国前政府机构贸易投资总署,曾在2003年到2005年期间曾领导了一个项目,帮助英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
真正的变化出现在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给西方主要经济体带来了冲击波,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却比较小。
傅晓岚说:“全世界都开始关注东方,关注中国。人们开始谈论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从那时起,中国成为全球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商业,在包括全球化、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等一系列跨国问题中,中国都有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企业也站在了开拓创新的前沿。例如,去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超越亚马逊成为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华为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销售商。
创新也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机会。老年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技术高效、便宜地接受医疗咨询。受教育资源限制的农村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可以通过包括快手直播在内的各种平台观看视频。
傅晓岚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不仅具有创新能力,而且倡导一种合作创新模式,通过该模式,它们可以与海外市场的当地合作伙伴并肩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傅晓岚说:“他们与供应商、当地大学和客户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向海外市场学习,并向总部输送创新和知识。”她补充道,华为正是通过这种模式扩张的公司之一。针对华为的模式,傅晓岚曾花了五年时间进行研究和梳理。
傅晓岚说,中国政府自2006以来就把创新作为政策重点。其中科研机构市场化、鼓励更多大学与产业间合作和增加对研究和开发的资助等政策都运行良好。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也极大地鼓励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这使得中国公司能够从中学到新技术和管理知识。
展望未来,傅晓岚相信政府可以进一步改革国家的激励结构,以便创新部门能够更好地吸引人才和投资。同时,进一步实现思想自由对于产生突破性创新至关重要,突破性创新将开辟新的可能性,而国际合作能够有力地帮助中国实现更好的创新成果。
傅晓岚认为,中国国内经济和国际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是一个重大挑战。在国内,从制造业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向新的创新驱动的消费经济转变意味着巨大的变革。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将改变其与全球经济互动的模式。
傅晓岚说:“中国不应被转型过程中暂时的困难所干扰。转型会有破坏和重组,也将带来阵痛。”她说:“中国需要非常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编辑:潘一侨 蔡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