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强化东大屿都会”计划:加大面积 加快填海

作者:郑李锦芬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25 17:27:51

香港市民最关心的土地房屋议题,也是团结香港基金最关心的。基金会从2014年底成立以来,先后发表了接近二十份公共政策研究报告,有六份是与香港土地房屋议题有关。

第一份土地房屋报告是在2015年11月发表的,当时我们已经建议,为香港长远福祉设想,实在有必要在维港以外大规模填海造地,增加土地供应。三年来,我们这一立场从未改变。

最近,我们用“跳出框框,想象未来”作口号,鼓励香港人站高一点,看远一点,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计划、塑造香港的未来。我们发表了最新报告,建议政府优化现有的“东大屿都会”计划,加大填海造岛的面积,加快填海时间,纾解土地房屋需求,增加香港人的生活空间,应付香港未来整体发展的需要。

不仅支持填海,还倡导加大力度填海

这一份“强化东大屿都会”计划是团结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同多位全球知名的环境管理、交通规划及工程专家顾问一起分析、研究的成果。

这次研究报告的内容相当全面:我们检视了今天香港市民“住得贵、住得细、住得迫”的生活情况;回顾了过去香港移山填海,解决土地短缺的成功经验,包括荃湾、屯门、沙田、天水围、将军澳、东涌这些在上世纪70、80、90年代兴建起来的新市镇。同时,报告也借鉴了邻近地区近年积极填海造地的发展模式,包括韩国松岛和新万金,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再也、中国深圳前海水域,以及澳门氹仔及路环等;此外,报告也分析了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出的18个短、中、长期觅地选项,参考了政府在2016年10月发表的《香港2030+: 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简称《香港2030+》)报告。在宏观审视香港未来整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香港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不但造成楼价急升,窒碍市民置业,亦严重压缩港人生活空间,限制产业发展,削弱香港长远竞争力。

在《香港2030+》报告中,政府提出在香港岛和大屿山之间的中部水域,建造由三个独立人工岛组成,面积合共约1000公顷的“东大屿都会”。我们认为这个建议过度保守,既未能应付香港总体需求,亦不能释放香港发展潜力。

我们建议将“东大屿都会”计划强化,加入更富前瞻性,更有想象力,更具规模的元素,在同样的中部水域,建造一个面积2200公顷、相当于半个九龙区的海上都会。

填海造城平衡工程和生态环保关系

填海造岛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考虑的范畴非常多。作为一个智库,在过去大半年,基金会特别关心的两个重点分别是︰第一,在东大屿进行大型海上基建工程,是否切实可行?第二,环保与发展两者同样重要,两者之间能否取得平衡?

在确保工程可行性方面,专家的初步研究范围相当全面,从水流、水深、航道、风浪、技术、环保、造价,以及海底公用设施等等不同角度作出综合评估,认为计划在财政、技术、环境方面都属可行。假如过程顺利,估计最快11年就可以完成首阶段工程,让第一批居民入住。

在环保方面,专家亦建议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生态的影响,例如:填海范围将绕过交椅洲、喜灵洲、坪洲以及周公岛,完全不改动现有的海岸线;人工岛与环境价值较高的生态敏感区和相关海域,亦会保持一定距离。

强化版“东大屿计划”有五大益处

如果我们的建议能够得到政府和各方的支持,落实之后相信能为香港带来很多新可能和新景象,有望纾解土地房屋需求、提升港人生活质素、释放旧区重建潜力、扩展行业发展空间,以及完善区内交通枢纽。

1.纾解土地房屋需求︰我们建议在填海得来的大片平地上面,建造25至40万个住宅单位供70至110万人居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议政府,将最少七成单位,规划作公营房屋,为基层提供有尊严的居住空间,亦为香港人提供更多可负担的资助房屋单位,重建置业阶梯。

2.提升港人生活质素:我们建议政府为岛上居民规划一个绿色、宜居、智慧都会。我们不妨想象岛上有三成多土地用作兴建住宅,有两成用作促进工商业发展,其余土地就是道路、政府设施、文娱体育、康乐休憩,小区关爱以及其他公共空间,还可以重新设计生态海岸缐。我们相信,这些都是香港人乐见的配套规划!

3.释放旧区重建潜力︰香港面对的不单是人口老化,亦有楼宇老化问题。 估计不到30年,全港将有30多万个楼龄超过70年的单位。在这个情况下,东大屿都会可以发挥作用,既可以为遭到旧区重建影响的居民提供缓冲安置,又可以扭转现时旧区见缝插针的高密度发展形势。

4.扩展行业发展空间︰政府在《香港2030+》提到“东大屿都会”可以成为香港第三个商业核心,加上中环与东九龙,成为一个“都会商业核心圈”,为商业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型平台。这是进取而又令人振奋的概念!

有了“强化东大屿都会”,得益的并不单单是商业,还有工业、教育、医疗、科研,体育、会议及展览业,文化创意产业都会因为有更多发展空间,展现新活力、新风貌。

5.完善区内交通枢纽︰专家建议多条主要干道连接新界西、大屿山和港岛西,亦建议兴建铁路连接现有网络,形成环回铁路设计。计划落成后,多区交通都会得到改善;还可以藉港珠澳大桥连接大湾区,实现“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帮助香港发挥更大的优势与潜力。

民意明显支持填海解决土地房屋问题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在7月26日至8月1日期间进行的民调显示,赞成在维港以外填海的受访者,高达46.8%,比不赞成的31.1%高出15.7个百分点,对比今年3月的首轮调查,净支持度增加了4.3个百分点;另外,就大屿山东面发展人工岛的建议,有48.6% 受访者表示赞成,比不赞成的22.8%高出25.8个百分点,对比今年3月的首轮调查,净支持度增加了4.6个百分点。民意趋势明显支持填海造地,这是令人鼓舞的信息。

香港土地短缺问题既严峻,又复杂,相信没有人可以提供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在权衡各项选择以及各方意见之后,团结香港基金始终认为,要解决短中期的土地供应问题,政府必须多管齐下,以解燃眉之急。但是要长治久安,就只有大型的填海造地,才是最实在、最高效、最可行的方案。

虽然填海造地需要十年光景,但如果时间能够换取空间,为年轻人同下一代带来快乐成长和安居乐业的新天地,团结香港基金认为“强化东大屿都会”计划就是一个最值得投资的项目。

(作者系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 郑李锦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