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保护区与志愿者紧密合作—保护江豚江苏在行动

作者:苍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13 20:21:51

中国日报南京8月13日电(记者 苍薇)长江江豚是中国所特有的淡水豚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因为头短吻宽的可爱长相,也被称为“江猪”。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江江豚是独立于海江豚的物种,使得这一濒危物种显得更加珍贵。领导这项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杨光教授表示,幸运的是目前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愈加重视,使得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

2013年,长江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017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显示出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依然严峻。以往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江豚的食物匮乏;江中往来船只的螺旋桨和发出的噪音,会直接威胁长江江豚的生命安全;人类在沿岸的码头建设等行为,导致地形地貌被破,使江豚的栖身之所越来越少。“可以说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面临着多方面的影响,绝大多数都是人为所致。”阳光教授说。

为建立起更完善的保护机制,江苏省实施了《江苏省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2016—2025年)》,希望在10年内通过各种措施稳定住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南京市在2014年成立了水域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的江豚保护区。长江在南京穿城而过,所以环境情况十分复杂。为此,南京市共调配了20多艘船只以及5个固定监测点,阻止非法捕捞的同时,时刻关注水质变化。据南京市渔政管理处副处长刘军介绍,他们还聘请了一些当地渔民参与监测。昔日里的捕鱼者,成了如今保护长江江豚的守望者。

南京市江豚保护协会成立于2015年,是南京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社会团体。发起人包括高校学者、媒体人等心系江豚生存环境的热心人士,他们为江豚保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协会的志愿者们经常深入社区、学校以及企业等地进行江豚知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宣讲和展览,同时组织市民进行野生江豚的观测,以增强市民的参与感。此外,协会也还包含岸上定点监测和违规捕捞行为举报等工作。

今年4月,协会的工作人员发现南京长江三桥附近水域有许多市民在岸边钓鱼,而不远处正是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工作人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渔政、公安等部门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江边钓鱼的市民进行劝导,并且树立了一些指示牌,得到了市民们的理解和支持。官方机构的引导与民间的动物保护力量结合,对长江江豚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完善的保护措施使得保护江豚的理念在本地深入人心,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高校学生投身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均与南京江豚保护协会进行了合作。学生们充当志愿者,参与宣讲和展览等一些列活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同学在杨光教授的带领下,参与了与长江江豚相关的科研项目;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拍摄了长江江豚的专题纪录片;南京艺术学院的同学把设计出江豚的卡通形象,并使用在他们的文创产品中。

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民间动物保护力量的结合,对长江江豚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京市江豚保护协会宣教部部长王世成说:“整体上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我们近期观测的过程中发现过大小江豚同时出现,甚至有时是一大两小的情况,这是一个好的预兆。”。据王世成介绍,以往我们估计南京流域的江豚数量在30只左右,现在看来应该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2017年4月,南京启动了一项对对江豚种群分布、数量动态等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科研项目。收集的生态学与种群生物学信息,为下一步的江豚种群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潘一侨 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