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着三十年点沙成金的传奇史

作者:李雪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06 13:45:15

去往沙漠之前,心中的景象是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贫瘠。来到沙漠之后,眼前的景色是绿植茵茵、文明有致的生意。

这片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着三十年点沙成金的传奇史

库布其,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地名。它不仅指代全国第七大、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也承载着三代人接力变革,生态、经济双赢的故事,更打造了治沙经验输出、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模式。

In December, 2017, Wang Wenbiao, chairman of China’s largest private green industries company Elion Resources Group, received the United Nations' highest environmental honor, the Champions of the Earth award, during the UN Environment Assembly in Kenya.

2017年12月,在肯尼亚举办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一位中国人接过了“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的奖杯。这是联合国环境类的最高奖项,而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内蒙古库布其治沙团队的带头人,亿利资源集团的董事长王文彪。

在总结王文彪治沙事迹的颁奖评语中,联合国这样写道:

“The project shows how private industry can both turn a healthy profit and make a massiv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ny other environmental issues.”

库布其的(生态绿化)项目展示了民营企业可以在获取良性利润的同时,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许多其它环境议题也作出积极贡献。

在过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常被视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回首库布其的治沙史,可以发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互促共进;尊重环境规律,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经济便会持续健康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沙漠之殇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库布其沙漠流传着一首民谣:

Tasteless noodles, half-cooked rice,

清汤挂面碗底沙

With sand in bowls and mouth;

夹生米饭沙磕牙

No houses, just tents,

帐篷卧听大风吹

Every morning wake up with sandy face.

早晨起来脸盖沙

四句诗,三句离不开沙。

东西绵延400公里,南北横亘50公里的库布其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赤地千里,飞鸟难越。

这片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着三十年点沙成金的传奇史

80年代黄沙漫天的库布其

这片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着三十年点沙成金的传奇史

牧民倚坐在沙区枯树上,守望孤独

库布其的治沙路从一开始就不好走。沙漠生态修复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没有资金支持这“赔钱的买卖”,农牧民愿意守护土地家园,但单凭一己之力也难以与绵延的沙丘抗衡。

种下的树不多久便会被移动沙丘吞噬。沙漠中没有路,只能用骆驼出行。居住在库布其沙漠的孩子往往被黄沙所困,十多岁还上不了学。

黄沙成金

库布其人意识到,困在沙地只能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发展的希望。

19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13万库布其儿女开始“会战式”地修建第一条贯穿沙漠南北的穿沙公路。

这片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着三十年点沙成金的传奇史

修路必然先固沙,路旁的草树不活,路也很快会被风沙淹没。三年里,库布其人反复尝试,种死不计其数的树,终于在1999年,穿沙公路三级油路全线贯通。

公路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沙漠腹地与对外地区的运输里程,带动了交通、生产等各方面的发展。

穿沙公路的建成只是第一步。生态建设投入大,没有产业和效益的驱动,难以持久。

在固沙绿化,不断尝试各种植物的过程中,库布其人发现甘草的存活率高、防沙固氮效果好,可以改良土壤,甘草根还可以当中药材卖。种甘草可谓是一举多得。于是,甘草开始在库布其大放异彩。

到访过库布其的《时代》周刊记者曾如此记录库布其的甘草发展:

To earn profits from the greening, local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grow licorice, which doesn’t require much water and can be sold for large sums for u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roo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many TCM treatments, and TCM’s herbal preparations together make up almost a quarter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为了从绿化中获利,当地人被鼓励种植甘草,因为甘草耐寒,可以大量出售用于中药(TCM)。 甘草根是中医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中药的草药制剂加起来占了中国制药业的近四分之一。

After four years a crop of licorice root is harvested, by which time the soil has regained enough integrity to host other crops, such as grapes, tomatoes and potatoes.

四年后,甘草根丰收,土壤生态恢复,便可以栽种其它农作物,如葡萄,西红柿和土豆。

库布其人像发现了大宝藏,甘草种植迅速推广,培育技术得到创新,竖着长的甘草变为“睡”着长,一棵甘草的绿化沙漠面积从0.1平方米扩大到1平方米。甘草种植获得了治理和效益的双丰收。

甘草改良后的沙地依附沙漠里丰富的光、热资源,开始发展大棚和节水灌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从甘草到西瓜、西红柿等有机果蔬,再到肉苁蓉、梭梭等中草药,库布其种出一条食品产业链。

这片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着三十年点沙成金的传奇史

沙漠中的光热、生物质能、土地等资源开始被逐步开发,清洁循环利用,发展成了旅游业、光伏能源、养殖业等。产业一个一个地开发出来,聚成了产业链。

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带动了技术创新。30年来,百余项创新技术被研发出来。从无人机的飞播技术(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lanting method),到因地制宜的螺旋钻孔(auger planting method)、气流法植树(hydraulic method),大大提高了植树存活率。科技创新同时也成了引导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最大引擎。

除了带头人王文彪的亿利集团,还有大小各色80多家库布其治沙和沙产业开发企业在库布其奋战。

荒漠不但变成了绿水青山,还进一步变成了金山银山。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和脱贫扶贫被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了绿色产业供给的机会和资源,人们不再把沙当作祸害,资本人才纷纷涌入,助力库布其的发展。治沙成了治贫,黄沙成了黄金。

走向世界

今年7月份,一份专家评定库布其沙漠30年治沙成果意见发布,报告从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多个维度总结了亿利库布其治沙成就。

It points out that 9.1 million mu (1.5 million acres) of the Kubuqi Desert has been controlled, creating more than 500 billion yuan of ecological wealth and benefiting 102,000 people in the area.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Kubuqi model created by Elion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and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报告指出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910万亩,创造了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使10.2万沙区民众受益。专家认为,亿利创造的库布其模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为防治荒漠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是让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的评判。

然而,人们也意识到,虽然治沙在库布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库布其模式的推广应用并不是不加辩驳的。

库布其人深知,模式的推广要结合不同地域和国家的实情。对现今的库布其而言,最好的推广方式,是专家学者在技术经验上的交流借鉴,而不是由企业牵头就地复制。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当地智慧,库布其模式并非百战不殆。

同时,三载的治沙经验告诉库布其人,治沙要师法自然,治沙不等于消灭沙漠,沙漠也不能全都变成绿洲,在沙漠地区过多绿化无异于竭泽而渔,虽然能短暂性地起到治沙效果,但生态用水却难以长久支撑。库布其治沙一直将沙漠绿化率控制在25%左右,以求达到生态修复和治沙造林的平衡。

《时代》周刊到访库布其时,表达了类似的隐忧,也提出了相应的希冀:

The Kubuqi model cannot be applied to turn any patch of desert into lush oases; it restores only recently degraded land. But the lessons learned in Kubuqi will prove invaluable in a country that boasts the world’s largest population but only 7 percent of its arable fields, and where 27 percent of the land suffers from degradation. The provinces of Gansu, Hebei, Xinjiang and Tibet are undergoing similar greening work.

库布其模型不适用于将所有沙漠变成茂密的绿洲;它只恢复了最近退化的土地。但是,库布其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而其中的27%正遭受退化。甘肃、河北、新疆和西藏等省正在进行类似的绿化工作。

据《时代》报道,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的团队也参与研究了库布其的经验。文章称,中国拥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向“一带一路”参与国出口绿色科技,利用好价值9000亿美元的跨越中亚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网络。放眼全球,约有20亿人仍在旱地生存,而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

库布其治沙模式的推广拥有着巨大的潜力,下一步便是如何抓住机遇。

2018年正值库布其治沙变革的30周年。库布其的30年,由衰败到兴盛,将黄沙变黄金。库布其模式不仅是个体性、可被复制的案例,也是整个中国逐步走向更集约化、环保化的生态文明的缩影。

如果说30年前,库布其人面对黄沙只能望洋兴叹、敬而远之,30年后,库布其的每一寸沙丘就是库布其人的百宝箱,遍布金银、取用有度。

同样地,如果说30年前,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在奋马扬鞭追赶别国的步伐,摸索经济与生态的关系,那么30年后,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民族发展大计的中国向世界证明,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是可以和谐共处,相辅相成的。

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经验走出国门,去往“一带一路”参与国,向世界传播库布其经验。这一次,库布其的探索,不再局限于西北沙漠一隅,不再受困于黄河几字湾;这一次,库布其的传奇,将探讨与各国命运休戚相关的课题,写进人类自然社会发展的史书。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编辑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