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用长江大保护来推进转型发展 用转型发展成果提升大保护水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04 20:48:08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二位记者代表,光明日报记者刘坤,谈一下你此时此感。

刘坤

大家好,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刘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一种感受。我们知道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多种鱼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路走来,我感觉到长江流域的树更多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当然,我另外一个方面也感受到长江生态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几天前,我们在中华鲟研究所采访,研究所的副所长提到了一组数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很多年前,每年洄游到长江葛洲坝水电站下进行产卵繁殖的野生中华鲟大概有2000多尾,但是到2013年的时候,这个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不足100尾,也就是说野生中华鲟的产卵规模在大幅下降。为什么呢?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比如说污染环境、过度捕捞对长江生态多样性和长江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损害。

刘坤

虽然说我国也通过人工的一些方式,比如说生态调度、人工养殖等一些方式,使得一些鱼类的种群数量得到了一些增加。但是长远来看,人工技术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以及沿江的省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使得长江生态环境改善有了很明显的成效。然而,当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说长江生态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等等。所以说,今天我们如何更好地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促进保护长江生物的多样性,这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张波司长,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也给我们提供一下您的思考、对策、建议。

主持人

接下来请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来回答这个问题。

张波

非常荣幸参加这个活动,刚才新华社和光明日报两位记者谈的问题,让我感到一喜一忧,喜的是20年间,我们上游的林木砍伐在国土绿化活动当中取得显著的成效,当年看起来很困难的一些事情,只要方向正确、方法科学,还是能够克服的,这无疑坚定了我们保护长江的信心。

张波

刘坤谈的问题让我又有一忧,在不长的时间,中华鲟的数量从二千多只下降到不足一百只,这种锐减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类似的问题,我想在长江大保护当中还有不少。如果以50到100年尺度来看待长江的生态破坏现象,我想是触目惊心的。而50到100年间,在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所以,我们为了一地的发展、一时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对生态的破坏,有一些是无法逆转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样一个要求。在长江,用长江大保护来推进转型发展,用转型发展的成果来提升大保护的水平,最终取得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主持人

我想这也不仅仅是我们今天为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努力,我们有更重要的责任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有更好的青山绿水的环境,大家所需要特别努力把握的一个方向就是生态多样性结构,怎么样把它完整恢复,包括绿化和前面说的水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