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桥上铸就的“工匠梦”

作者:罗望舒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7-30 19:35:43

中国日报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罗望舒)58岁的陈忠祥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然而作为全国铁路系统唯一的桥隧首席技师,他又是不平凡的。

陈忠祥爱桥、痴桥,栉风沐雨,无怨无悔,在他心里,那一座座延伸的桥,就是他一生的追求。

参加工作的34年来,他以桥为伴,刻苦钻研,总结出19项桥涵病害整治的成熟工艺,为企业创效100多万元;他坚持传道授业,致力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让“工匠精神”血脉传承。

陈忠祥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定西工务段陇西桥隧车间桥隧工,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目前全国铁路系统唯一的桥隧工首席技师。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陇原技能大奖”、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火车头奖章”等多项殊荣。

他曾是兰州铁路局第一批电力机车乘务员,1984年调到了原陇西工务段,当上了工务系统一名机械钳工。而今,他是全国铁路屡立战功、赫赫有名的铁路桥梁专家和“大国工匠”。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 陈忠祥说。

面对工务系“轨定”的枯燥工作岗位和陌生的工作环境,他困惑过,也迷茫过,“混日子”的思想也曾在他的大脑深处徘徊过。“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老师傅的一句话,激励着他一步一步从最基础工作干起,通过勤学苦练和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很快就掌握了桥隧养护一整套技术,在生产上独挡一面。

机遇总是留给肯努力的人。1989年路局承担了酒泉卫星基地铁路专用线前苏联援建的铁路钢桁梁桥大修任务,一天日本进口的空压机突然“趴窝”停止作业,面对“洋玩艺儿”,师傅一筹莫展。

“我试试”,陈忠祥站了出来。他开始“庖丁解牛”,一遍遍拆装空压机,利用“排除法”找寻故障点。害怕搞混零件位置,他就一个个编上号码,边比对、边琢磨,天天一身油。在第三天的时候,细心的陈忠祥终于找到了“病因”,排除了故障,比原计划提前42天完成了大修任务。从此,他也吃上了师傅的技术“小灶”。

就这样,在“大腕”名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学艺之路迈上快车道,不到两年时间,就精通了“三喷一锚”等桥隧大维修养护一整套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挡一面。

在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后,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一切?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好人,是他们多少年来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关心,才有了我的今天!传帮带是我最应该做的。”

要实现路局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大批技术精湛的技术工人。他最大愿望就是为路局培育出更多的“工匠明星”,把他的技术传承下去。

为了调动职工的学习热情,他常常以作业现场为课堂,以单项作业为内容,用多方位的“引导”方法促使职工在“干中学、学中练”。在宝兰高铁介入期间,共开展高铁适应性培训56次,完成桥隧工培训351人次,参与高铁“三个百分之百”考核培训三期。此外,还开展“微课”,在微信平台为职工推出系列培训,助力青年职工技能的成长,并及时为现场职工释疑解惑,解决工作技术难题。

多年来,他致力于全局工务系统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完成桥隧、线路专业相关的局、段级培训累计98期,授课2768课时,学员计8026人次。

落实标准是保证安全的必经之路,只有将各项标准都落实到位,达到标准,才有可能减少故障,保证安全。工程质量达标,没有别的窍门,就是严格执行工艺标准。

在宝兰高铁介入检查工作中,五十六岁的陈忠祥一次次爬上几十米高的桥墩,一遍遍进入寒冷刺骨的隧道精心检查,他和他指导下的团队走遍了宝兰客专59座桥梁、37座隧道,检测了近万个桥梁支座,对156公里的隧道逐米敲击检测,先后检查出了桥梁方面问题5343件,隧道方面问题22097件,对检查出的各类桥隧问题逐一进行及时地整治。通过现场介入检查的实践,他和他的团队积累了一整套高速铁路前期介入和静态验收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也为开通运营后的检养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58岁的他,虽然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但他依旧满怀激情,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桥梁间、隧道内,用自己的慧眼为桥梁、隧道“把脉治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渭水与陇山间的朗朗晴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全面构建创新型、开放型、智慧型兰州局贡献着自己应有的力量。

(编辑:严玉洁 黄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