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李磊)2018年7月25日,中国残联举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周建、江西省南昌市残联理事长余颖、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一平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中国残联新闻发言人、宣文部主任郭利群主持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推进解决贫困残疾人“两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两扩面(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投入的带动效应下,全国已有近211万的残疾人家居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不仅能极大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更好维护其尊严,也能有效解放劳动力,更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基础。
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周建表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础,体现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6年来,“无障碍”已经从残疾人专用品发展到通用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内容已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信息发展到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公共意识。与此同时,全国仍有331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未进行无障碍改造。针对这一实际,中国残联要求各地通过将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脱贫攻坚大局、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危房改造,纳入易地搬迁扶贫,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五个一批”措施,切实扩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为残疾人脱贫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编辑:涂恬 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