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智库发布联合报告 为合作瓶颈开“处方”

作者:潘梦琪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7-17 15:25:15

中国日报7月17日电(记者 潘梦琪) 7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俄罗斯总统顾问团联合撰写的报告《培育中俄复兴增量:两国智库关于中俄经济金融合作的共同研究》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当前中俄经济合作存在六大“瓶颈”:两国贸易投资规模小且结构较为单一;金融合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两国市场开发程度较低且在诸多行业存在贸易壁垒;两国相关部门及项目实施者的认知影响项目的有效执行;“绿色”金融成本较高,纳税人面临额外负担。

中俄智库发布联合报告 为合作瓶颈开“处方”

谢尔盖·格拉济耶夫: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图片为人大重阳提供)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指出,当前,中俄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且互为邻国,双方长期保持的高水平合作关系,被广泛视为大国合作的典范。同时,两国也面临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六大历史使命:实现国家复兴,维护主权完整,推进经济转型,承担国际责任,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然而,两国舆论和公众对彼此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和误解、误判。因此,为深化两国全面合作,增进两国人文和经济交流,实现共同繁荣和国家复兴,有必要就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合作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王文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济耶夫领衔的俄罗斯总统顾问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以期进一步凝聚中俄共识,寻求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解决之道。

报告指出了当前中俄经济合作遇到的六大瓶颈,同时也开出六条“处方”:继续深化政治互信,提高互信“执行力”;加大贸易、金融及投资领域合作规模;继续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培育增量;深化科技合作,推动“智力”合作;继续挖掘电商合作新潜力,落实地方合作新亮点;积极开展智库和民间“双驱动”交流。

格拉兹耶夫指出。中俄一定要要及时发现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他说当前俄中两国的政治关系水平非常高。普京总统非常重视对华友好关系,两国政治合作不断深化。一个友好、稳定的中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整个欧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格拉兹耶夫也认为中俄合作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譬如,两国在投资领域的提升潜力就很大。目前,中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协议,要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那么在这个联合对接的大框架内,中俄各界如何才能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顶层设计并层层推进呢?

他认为,在双方智库的长期合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就是确立若干重要原则:第一是尊重主权。第二是互利互惠。第三,重点在于提升两国相互投资的积极性,使经贸格局更趋合理。尤其要扩大中小企业间的联系,为民间、商务交流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中俄应在尊重国际法的前提下,不断为两国商务人士的往来提供便利,不断优化两国的营商环境。尤其在金融领域,双方的智库人员正致力于推进中俄两国金融与银行系统的一体化,以促进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支持,使双方能够产生足够的实力和向心力,从而不受第三方干扰或制裁。

除了加强企业间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格拉兹耶夫还强调要不断提升两国科技、教育、智库界的合作水平。他举例说明:中国的航空企业已经展示出强大的实力,能够独立制造国产大飞机;同时,中俄两国也在共同研制新型飞机。现在的重点是,两国如何在重要标准和参数上进一步加强协调,统一标准,以实现共同打造巨型高科技企业的最终目标。而为达此目标,除了商业界,学者、智库之间的交流也应加强。

前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出席了报告发布会。姚培生认为,中俄合作已经有良好的基础,且有强大的后劲。这是因为两国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指针。只要有这个独一无二的友好关系作为政治前提,两国在各个层级、领域的合作就有保障。他还强调,两国的合作没有禁区;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实现深度的合作和交流。具体来说,首先两国可以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补齐短板,从而为两国在实体经济层面的合作提供支持。其次,基础设施的合作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三,中俄合作的精神与模式——两国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经济上深度融合——完全可以作为世界大国间开展深度合作的范本,为全世界做出榜样。

(编辑:潘一侨 蔡东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