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17日电 截至6月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达150亿立方米。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其中,北京1100万人,天津900万人,河北1510万人,河南1800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三年多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受水省市供水安全系数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中线工程在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城区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在天津,南水北调一度成为生命线,14个行政区居民都喝上南水,从单一“引滦”水源变双水源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在河北,400多万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在河南,供水范围覆盖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等10余个城市。
中线工程调水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
北京市大兴区佳和园新区居民张秀丽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个小区住了八年,以前喝的水水质太差,所以安上了净水器,三个月就得换一次滤芯。自从去年10月份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到现在也没换滤芯。“我现在都是直接接自来水喝,净水器一般也不怎么用了。”张秀丽说。饮用南水北调水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让沿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南水北调工程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水北调在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和水生态环境。
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北京、天津等受水区省市加快了南水北调水对当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换,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逾8亿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省市等地下水位已经开始回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编辑:潘一侨 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