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4日电 台湾芯片巨头钰创科技创始人卢超群在今天的DeepTech2018 大会上发表演讲,讨论了摩尔定律即将失效,未来半导体行业格局会面对的变化。
卢超群博士表示,半导体技术在各个未来趋势中发挥核心作用,包括VR/AR、无人机、智能家居,以及工业领域的工业物联网、半导体、智能工厂设备等。
根据大部分人的预测,包括摩尔先生在内,他们认为到2025 CPU制程将达到3纳米、5纳米,之后摩尔定律可能就不再适用。
他认为,过去几十年间半导体技术经历几个过程:技术水平从30微米进化到28纳米、以及从22纳米提升到7/5纳米。这个时代摩尔定律还在发挥作用,过去在平面晶体管上,通过工艺微缩,让芯片复杂度可持续增长,这正是领先全球的台积电在做的事。然而从2006年的iPhone7以来,台积电一直是苹果手机的唯一芯片供应商,重要原因在于其一致性整合技术,在台积电叫integrated Fan-Out。
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建造房子,要增加居住容量,从平房升级到造楼房是大家在做的事情。
举例来说,三星的半导体技术在堆叠方面非常出色,可以实现多达十几层,可是,苹果要的是薄,因此台积电提供的一致性整合,相当于盖一个四合院,只有两层四层,但是中间有共同交通的地方。台积电成功满足客户的需求,无论是薄的,还是要低功率,都可以做给他,所以苹果把代工订单给了台积电。如果三星没有办法做到和台积电类似的事情,那么苹果的订单未来可能还是会一直留在台积电。
卢超群博士早在1991年创立钰创科技公司时,目标就是要做一家IC行业领军企业。他也透露钰创今天在做的,已经不是纯粹基于摩尔定律的工艺微缩技术,而是遵循类摩尔定律,叫做area of scaling。
他表示钰创是第一家可以做出不封装的DRAM芯片晶粒,可以和跟CPU包在一起,而对于未来的晶片设计方向,他预测将是做成一个微系统,再加上软件和算法,所以有不同的区块。而不同的区块联合起来,是最省电的。目前半导体最难突破的技术是电池寿命的限制,而不是速度等因素。
而下一代的半导体技术,卢超群则是提出是把硅和非硅整合起来的想法,而这个整合的功能重点将不再是微缩,卢超群将其取名叫微涨,通过微涨的手段来达到一个微观巨大功能的次系统,给系统厂商、物联网、各种应用使用。
Facebook旗下VR头显Oculus从第一天就是采用钰创的3D晶片,未来钰创也许还会为提供更小、耗电更低的芯片,用在智能眼镜等设备上。值得一提的是,卢超群展示了“飞来眼”视频,搭载钰创芯片的视频录像设备可以实现360度的720P 60fps视频, 这家公司下一步还会推出1080P版本,将在2019年CES时震惊世界。
在医疗领域,基于钰创的产品可以实现医生非接触式设备操控能力,目前此设备已经在日本筑波大学医学院进行测试。
关于摩尔定律,他认为摩尔定律虽将走到物理的极限,但是人类的智慧不会受限于摩尔定律,而是持续爆发。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有把握讲,我们将走到1纳米。1纳米不是物理层次的1纳米,而是利用3纳米、5纳米的芯片,但是通过特别的技术来达到1纳米的低功率、1纳米的速度、1纳米的智能,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走的方向,因此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讲,即便摩尔定律即将迎来终结,但半导体技术领域还是会有30年荣景。”
卢超群的结论就是即便摩尔定律到物理极限,但是通过垂直整合,产生了新的一个达到指数型经济成长的定律。未来的大趋势是一个通过传感器整合的系统设计方向,成功的通过系统整合,把软件、硬件、算法,以及AI的逻辑的革新,让半导体的适用法则达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