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北京一号”研制成功60周年 通用航空产学研合作发展论坛在北航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5-31 11:40:33

中国日报5月31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中国(北航)通用航空产学研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政府、学术、企业各界人士应邀出席。“北京一号”研发团队代表俞公沼、杨国柱、张吉臣、张树林、方一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军锋,北航蜜蜂系列轻型载人飞机总设计师胡继忠,通用航空相关机构、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通用航空企业、航空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各方媒体记者共同参加会议。

论坛围绕“北京一号陆拾年,通用航空创新篇”主题,以“北京一号”为切入点,开展了“北京一号”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了北航通航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进行了通用航空主题报告及项目交流活动。

北京一号”是北航师生在1958年自主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由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开国元勋彭真命名,其在研制过程中备受周恩来总理等党中央领导的关心。“北京一号”在北航1000余名师生的共同奋斗下,于1958年9月24日成功试飞,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航空教育事业的伟大胜利”。

“北京一号”承载着党中央对北航的关爱,承载着北航人空天报国的信念,也承载着北航艰苦朴素、敢为人先的精神。“北京一号”是北航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北航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所有北航人为之骄傲的精神象征。

论坛上首先播放了“北京一号”60周年纪念视频,追忆了60年前的创举,阐述了60年来“北京一号”对学校及通用航空的深远影响。

论坛现场,“北京一号”当年的参研团队再聚首,俞公沼(副总师)、张吉臣(副总师)、张树林(特设组组长)、杨国柱(动力组组长)、方一苍(副驾驶)等平均年龄接近90岁的老前辈们上台座谈,在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空军飞行学员叶雨旺的主持下,老前辈们讲述了“北京一号”研制历程,重温了研制中的感人事迹。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仿佛把大家带入到了那个充满青春与热血的激情岁月,现场参会人员无不为“北京一号”故事和北航精神动容。

北航党委副书记李军锋致辞,他指出,60年前“北京一号”首飞成功,在我国航空史上留下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在北航校史上写下了一页浓墨重彩的篇章。可以说,“北京一号”是北航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北航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更是所有北航人为之骄傲的精神象征。多年来,北航在航空器研制方面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在航空人才培养方面扎实推进、深耕细作。北航将一如既往勇于承担时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调动北航科研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通用航空领域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并乐于奉献研究成果,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以“北京一号”为代表的北航系列通航飞行器成功研制,对当今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通用航空发展,通用航空发展前景广阔,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通用航空很有可能改变未来人们的出行、娱乐、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在此背景下,在“北京一号”研制成功60周年之际,为继承和发扬“北京一号”精神,北航举办通用航空产学研合作发展论坛,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成立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及通航运行技术实验室,为社会各界搭建通用航空产学研平台。成立仪式在论坛现场举行。

研究中心将发挥北航科研优势和行业影响力,致力于成为中国通用航空领域专业、权威的研究机构,助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

论坛现场举行了通用航空主题演讲及项目交流活动。数位嘉宾就通用航空“产学研”发展模式等进行了主题报告,为国内通航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院士以《通航发展的思考》为主题开场,紧接着亚洲商务航空协会中国大陆地区委员会主席张传勇就《技术创新和行业责任共促通航发展》展开阐述,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万志强以《通航产学研促进国家航空航天发展》为主题展开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及热烈讨论。其他嘉宾也相继发言,政府、企业、研究单位也紧扣通航产学研发展需求,就通用航空项目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现场讨论精彩纷呈。

通过本次论坛,北航与各界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为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搭建了全新的产学研平台,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此次论坛是通用航空领域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大会,在国家机构、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通用航空企业和航空高等院校之间搭建了全新的产学研交流平台,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