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旅游业完成了从萌芽到起步,从发展到跨越的历史阶段,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整体呈现“旺丁更旺财”的大好局面,旅游对国民经济贡献日益凸显。2017年海南省全年接待中外游客674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811.99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同比增长49.5%,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入境游客目标,旅游外汇收入6.81亿美元,同比增长94.6%。据旅游卫星账户测算,2017年旅游业对我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和综合贡献度分别达到12%和28%。
一、建省以来海南旅游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一)旅游产业地位实现重大提升,成为战略性引领者。
伴随着1988年8月海南省政府发布的《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即“三十条”),发展旅游业进入了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视野。经过8年的艰难探索,1996年2月“建设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正式成为海南“一省两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三驾马车之一。2010年1月4日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将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时隔5年,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全域旅游”,并将海南确定为第一个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2017年5月海南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发展战略,将旅游业定为十二个重点产业之首。由此,海南旅游业踏上了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示范省两个超级“风火轮”,成为引领海南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掀开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幕。
(二)旅游体制机制取得重大突破,产业活力空前彰显。
为适应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成立第一个省级旅游发展委员会,将传统的单一行业管理机构转变为负责统筹、协调航权、口岸、交通、文化、工商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进而持续推动“离岛免税、航权开放、26国免签、空域开放”等优惠政策落地,创新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全国第一支旅游警察支队,“四位一体”模式成为全国典范;离岛购物免税政策效应调整放大,打造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面铺开,率先打破旅游客运的市县域壁垒,实施全省同城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省范围内无障碍通行。与此同时,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健全旅游规划与政策法规体系,出台一系列的发展纲要、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打造一系列旅游产品体系和重点旅游项目。
(三)旅游基础设施取得重大成果,旅游进入3.0时代。
经过30年的发展,海南在公路建设方面全线贯通环岛高速公路、“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成型,铁路建设方面建成粤海铁路海上通道、实现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全线贯通,航空建设方面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机场先后投入运营、并与南海诸岛实现空中链接,港口建设方面持续优化提升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南港建设,并建成国内国际邮轮专用码头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旅游可进入性得到历史性提高。与此同时,旅游景区、酒店、购物等旅游接待基础设施也是突飞猛进。三亚天涯海角文化旅游区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第一个旅游景区,1993年亚龙湾旅游区获批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亚南山景区和大小洞天景区在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内首家五星级度假酒店“三亚凯莱度假酒店”在1996年1月1日开门营业,2003年首个国际品牌酒店进入海南——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2014年亚洲最大单体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免税城投入使用,2018年世界级的亚特兰蒂斯酒店开门营业,加上一批又一批的生态文明村、特色产业小镇、乡村旅游点蓬勃兴起,海南旅游业进入3.0时代。
(四)旅游营销推广取得积极成效,国际化品牌形象。
30年来,海南一直持续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国际化水平,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提高海南世界知名度。海南旅游营销坚持瞄准重点客源市场,坚持“航线开到哪里,促销就做到哪里”的工作思路,累计组织超过300批次“走出去”促销团赴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参加国际旅游展、举办推介会、座谈会、路演等促销活动和调研交流活动,超过400批次“请进来”旅行商、媒体记者、影视艺人、网红和旅游达人来琼考察踩线、拍摄电视节目和进行旅游体验;加大CCTV、CNN、CNBC、BBC、ViuTV等境内外主流媒体的海南旅游广告投放力度;通过腾讯、新浪等新媒体资源矩阵,全方位宣传海南旅游产品,策划事件营销活动,全面升级多语种海南旅游官网,编印和派发中文、英文、俄文、蒙文、日文等多语种版本的旅游折页、地图、画册等宣传资料超过3000万份。截止2017年,共新开和恢复境外航线20条,执飞境外航线达到56条,预计到2020年开通100条国际航线。
二、新时代海南旅游业的责任担当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承上启下、再创辉煌的关键之年。从现在到2020年,是海南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扛起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担当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全面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决胜阶段。
(一)勇当海南经济开放的排头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将旅游业作为海南经济开放的排头兵,敢于引导相关旅游领域有序地对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开放,简化相关审批程序,重点加强海洋旅游、免税购物、旅游医疗、国际教育等领域的开放,提高空域、海域、陆域空间旅游开放程度,加速网域空间旅游开放。
(二)敢做中国旅游改革的试验田
海南从建省之初就是以经济特区为先,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创新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的重任。要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在政商环境、市场准入、产业模式、发展策略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三)树立世界度假旅游的新标杆
海南旅游业已有30年的发展基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进入了攻坚期的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积极开发世界级、高端化、国际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世界度假旅游树立新标杆。
三、新时代海南旅游业的战略选择
(一)实施开放破局战略,全方位推进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
依据旅游业态发展的需求以及目的地自身竞争的需求,突破传统规定的限制,充分利用“亚太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强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中国旅游特区”等国家和省级战略机遇,进一步挖掘利用以往相关开放政策潜力,争取扩大优惠幅度,并争取新的开放政策。具体利用“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契机,率先深度开放旅游业,制定出台若干促旅游业深度开放的有效政策措施,拓展和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推进国际化,促进业态创新,激发旅游业活力和市场需求潜力。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启动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转型。
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逐步转变以要素驱动为主的旧常态发展动力,代之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常态发展动力。要利用国际旅游岛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系统优化整体商贸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与专业机构作用,超常规推动“旅游+”新业态创新、“协会+”管理机制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率先实现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转型。
(三)实施精细提升战略,系统提升全业态内涵和整体质量。
从根本上转变以数量取胜的传统发展思路,代之以质量取胜的新时代发展思路,全面实施海南旅游业精细提升战略,力促全省在文化型旅游产品、中高端旅游项目、个性化旅游服务、精准性市场营销、国际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精细化提升,通过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实施多元融合战略,整体实现多产业融合和多区域合作。
积极推进旅游业多元融合,是实施融合互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务,既能推进业态、产品、服务、管理、营销创新,也能推进区域资源、要素、空间的整合,助力旅游业整体转型升级。一是产业间融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教育、体育、地产、医疗、农业、交通、创意等相关产业融合,催生培育旅游新业态;二是产业内融合,更大力度推进食、住、行、游、购、娱等传统产业内业态融合与贯通,畅通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附加价值增生;三是旅游与城市融合,下大力气推进景区、酒店等旅游业态与城市(街道、社区)深度融合,发挥旅游业惠民作用,构建和谐融洽主客关系,打造幸福海南;四是地域空间融合,构建主要景区景点之间快速旅游通道,推进内部地域空间融合,推进升级版“海南+”南海旅游经济圈建设,建设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区域旅游共同体。推进南海周边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构建跨区域海洋旅游开发共同体;五是互联网域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业态,创新新兴旅游业态,并打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无边界网络空间。
总之,海南旅游要从开辟新天地,到开拓新格局,到开启新征程,再到迈向新时代,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以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的更大改革开放大格局为动力,对标一流、对标国际,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到2020年海南要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中国邮轮特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使海南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作者: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谢祥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