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桥王”刘正光:部分媒体对港珠澳大桥防波堤的质疑缺乏专业性

作者:何疏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4-13 18:19:23
“香港桥王”刘正光:部分媒体对港珠澳大桥防波堤的质疑缺乏专业性

“香港桥王”,前香港土木工程署署长、青马大桥总工程师刘正光,摄于2018年2月4日。(张笑笑 摄)

“香港桥王”刘正光:部分媒体对港珠澳大桥防波堤的质疑缺乏专业性

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为人工岛防波堤安装扭工字块,摄于2016年12月12日。

“香港桥王”刘正光:部分媒体对港珠澳大桥防波堤的质疑缺乏专业性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摄于2018115日。

“香港桥王”刘正光:部分媒体对港珠澳大桥防波堤的质疑缺乏专业性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摄于2018120日。

中国日报香港4月13日电(记者 何疏思)上周,一组无人机拍摄的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照片在香港网络流传,一些香港媒体据此报道人工岛连接隧道一侧的防波堤在海水冲击下已被“冲散”、“崩塌”,进而对人工岛的施工质量表示质疑,引起香港各界广泛关注,市民亦表达了对这座即将通车的国家级交通基建工程安全性的担忧。

事件升温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和香港路政署接连作出官方回应,表示防波堤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并已通过各项检验,无质量问题,但媒体对大桥的质疑并未因此停止。为此,中国日报香港版记者独家采访了人称“香港桥王”的香港前土木工程署署长、青马大桥的总工程师刘正光博士,就现在社会主要的几个争议点进行了分析。刘正光本人也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技术顾问之一。

记者:港珠澳大桥工程采用三地标准“就高不就低”的方式,也就是以香港、澳门和内地三方中最高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此次事件中,有专家质疑,香港万宜水库防波堤的消波块,单个重量都达到了25吨,而人工岛的扭工字块重量才5-8吨,违背了这一原则。

但据大桥海底隧道工程设计负责人林巍早前在我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介绍(原文链接:http://china.chinadaily.com.cn/2018-04/09/content_36000316.htm),在临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单个防波石的重量更是只有2吨,因为那里风浪较小。

您可否向读者介绍,防波石重量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哪些,为何会出现这些设计上的差异?

刘正光(以下简称为“刘”):使用扭工字块,正如大桥管理局所说,是为了起到防护、消浪等作用,并防止船舶误闯碰撞沉管隧道。万宜水库面对太平洋,风浪更大。而港珠澳大桥所在的伶仃洋属于内海,并不直接面对太平洋,因而相对受风浪的冲击力较小,两者情况完全不同。

而关于25吨和5吨的分别,简单来说,承受的外力和扭工字块的重量成比例,但不可简单说万宜水库受的外力为港珠澳大桥的5倍,因为扭工字块的外形、排列(密度、高低、斜面等)等都对防护能力有影响。

5吨是综合设计需要、海洋环境和建造成本之后设定的重量。港珠澳大桥所在的海域,过去并没有海事工程,能够搜集到的相关的洋流、风浪的数据是有限的,所以即使防波堤已经建成,也一定需要经过不断的监测,一旦某些部位异常,需要及时改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扭工字块这些预制件第一次放不一定是在最好位置,风每天在变化,海洋流水方向也每天在变化,发觉不足就微调是十分正常,香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记者: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和香港路政署此前回应,说防波石并不是被海水“冲散”,而是被定点随机摆放,主要是考虑到隧道顶部的承载性和底部的沉降率,同时将其作为潜堤,防止行船误撞隧道。这样的设计在香港是否常见?在土木工程界是否常见?

刘:此乃设计者的看法,他认为这样比较安全,可以加多一重保险,从工程专业角度看未尝不可。

香港也有潜堤,是一道长堤。澳门水翼船码头也有一道矮的长石堤,相信也是防止船舶误闯码头,潮水高时石堤会潜在水下。

记者:有的照片里,可以看到岛隧连接处随机摆放的扭工字块,有的照片里却见不到,这是否是潮水的涨落造成的视觉差异?

刘:潮水涨落会影响视觉效果,相信不同照片的差异是视觉差异,和阳光、拍摄角度、拍摄时间也有关系。仅靠距离很远的航拍照片判断防波堤是否有问题是不合理的。

记者:大桥的设计寿命是120年,但这些防波石的寿命曾被质疑并不能达到这一标准。请问调整防波石在土木工程界属于正常的维护吗?

刘:人工岛的防波堤属于海事工程,香港这边的设计寿命是50年,可参考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Civil Engineering Office的一本Port Works Design Manual – Marine works - 50 years design life。大桥的设计寿命是120年没错,但是这个120年指的是桥的主结构,包括隧道、桥体、人工岛的岛体等。而不管是人工岛的防波堤,还是桥梁的防撞栏,这些结构都属于附属结构,一定是需要定期维护,甚至是更换的,这并不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寿命。

记者:有人质疑人工岛防波堤的实际形态,不同于效果图,不同于设计图。根据您多年的土木工程经验,您怎样看待?

刘:放置扭工字块并不容易,石块重,又受海流影响,很难100%和施工图一样。老实讲,怎可仅看照片就说和施工图不符?正如大桥管理局所说,在5mx5m内要放14块就是标准。

设计图和实际效果一定有分别,哪怕真的被冲散了再加上就可以,下次同样大的风浪就不会被冲走。

记者:官方以去年超强台风“天鸽”的吹袭为例,说防波堤的设计经得起检验。您认为如此举例佐证是否合理?

刘:因为没有看到设计书,又没有“天鸽”的天文资料,我不能下定论。但从“天鸽”过后的情况来看,可以说设计是经得起“天鸽”的考验的。

但也不能因为抵御了这次超强台风就说未来工程100%不会受损。海上工程和陆上工程最大的分别就是风险较大,陆上因为长期有人居住,相关数据的监测也更完善。看全世界受风浪吹袭的例子,如美国、日本、泰国等,风灾的大小是很难预测到的。日本福岛核电厂的防波堤就是最好例子。

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网站里也有关于防波堤的设计手册。香港的防波堤大都是政府工程师做的,设计的标准都是按过去的海事纪录推出。但海洋的记录比较难收集也不太准确,难保不会有更大的风浪出现,这就是海事工程的风险所在。例如多年前香港杏花村受大波浪吹击,前面的防波堤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编辑:黄硕 沈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