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智深:我国高校需建立“创新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

作者:宋静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3-14 14:31:43

全国政协委员吴智深:我国高校需建立“创新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吴智深

中国日报网3月14日电(记者 宋静丽)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及技术发明奖获得者、东南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吴智深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他对习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讲话中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提法感悟很深,他建议高校要着力培养智慧性,复合性创新人才,并分别建立相应的系统化培养体系。

“我国每年培养了大量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才,但我们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说明我国现行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效率和质量还不够高”,吴委员称。

“我们现在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但大学里没有这个专业;现在有些大学开始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可学了人工智能专业并不等于能成为从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复合性人才”,吴委员说。

他认为要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高校首先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高悟性的智慧性人才。为此,高校需要对各类学科,特别是传统学科进行革新改造,变“窄和专”为“粗”并“宽”,变“知识型灌输”为“智慧化修炼”,使学生形成T型知识能力体系;要开设能够与科技前沿接轨的辅修课程,并让学生参与社会难题或重大科技难题相关的跨学科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国际化视野、社会服务理念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吴委员告诉中国日报网记者,他在国外培养了近50名博士,在国内也已经带了不少博士。论 “知识性”程度,国内培育的博士丝毫不弱,但解决难题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智慧性”程度还有差距。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制造”、“脑科学”、“可持续工程”等复合型领域的需求,高校也要着手建立复合性人才培养体系。全面精化主轴专业和环绕专业的专业课结构,将各专业及专业方向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基础化”,以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的跨学科知识平台,与之相应地高校还需建立跨多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平台。以“可持续性工程”为例,在吴委员看来,从事“可持续工程”领域工作的人可以土木工程或生态环境为主轴,以人工智能、电子通信、机械工程及经济学相环绕,形成复合型知识能力体系。但目前,还没有办法让以单一专业来划分的学生同时学习所有相关课程;他称东南大学和剑桥大学均正在此方面进行探索。

在吴委员看来,在新时代,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到了必须系统化变革的时期,而变革则会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方面面;鉴于此,他建议政府做好各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批量化、统一化、同质化的人才培养体制。

(编辑:陈姝 王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