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遇上情人节

作者:方柏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2-14 20:11:28

由于笔误,我的生日被错误地记录下来,于是一些人为我过农历生日,而另外一些人则为我过公历生日。我曾试图澄清和纠正这一点。但现在,我过着平淡无奇的中年生活,已不再试图纠正别人,因为我觉得可以把所有的庆祝活动,当成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借口。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话题,一个似乎让一些中国人感到困惑的话题:我们应该庆祝西方节日还是中国的节日?每当人们庆祝西方节日时,这个问题就会重现。这些节日中有些是宗教节日,如复活节、感恩节和圣诞节。其他节日如情人节、万圣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也越来越受中国人的欢迎。

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庆祝西方节日,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情人节,即农历七月初七,也有与感恩节相对应的中秋节。中华文化古老悠长,我们有悼念祖先的日子——清明节;有老人节,即重阳节;9月10日教师节;5月1日劳动节;3月8日妇女节,6月1日儿童节。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日,甚至在许多地区往生者也有自己的节日,即中元节。但中年男人好像没有专属的节日,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再介意大家每年都为我庆祝几次生日。

今年,西方情人节恰巧在除夕(2月15日)前一天,节日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激烈。庆祝哪一个呢?两个都庆祝吧。吃爱人送的巧克力,然后吃妈妈给的甜点心。你担心不健康?那就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考虑重新制定新年计划吧。去节食,去锻炼,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给自己找个借口。

有那么多庆祝活动的最朴素的原因是,每一天都是值得庆祝的。活着并非是理所当然的,而是一种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今天早上醒来。对许多人来说,生活充满了悲伤和痛苦。当我们看到人们在庆祝的时候,我们最起码做到不打断他们。

今天送自己爱的人玫瑰,第二天发红包。塞缪·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会认为这是文明的冲突吗?可能不会吧。如果会的话,那是他的问题,我们没错。文化边界不像地理分界那样界限分明。例如,许多人认为圣诞节只是西方的传统。但《消亡的基督教史》(The Lost History of Christianity)一书的作者菲利普·詹金斯(Philip Jenkins)表示,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550年,那时中国文化兼收并蓄,享誉全球。

许多人都觉得中国的春节丢失了一些我们记忆中的“年味”。人们怀念这种“年味”,并错误地将缺失归咎于外来节日。导致这种缺失的更大的原因是流动性的增加,家人之间变得分散,家庭聚会变得困难。另一个原因在于市场。现在人们可以买到大部分的节日小吃,而不用全家人围着餐桌一起动手做。许多新年传统习俗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局限性。而一些传统的丢失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造成的。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变化,我们也在创造新的传统。

全球化丰富了中国社会。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日益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各国人民之间交流增多,我们因此接触到其它国家的文化遗产。节日不会互相“残杀”。节日庆祝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不是只要庆祝一个节日就会不利于其它节日的庆祝。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当我们庆祝感恩节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颂扬感恩,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最大的幸福源泉。一个感恩的人不会反对庆祝重阳节,因为这是一个对老人表达感激之情的节日。虽然节日之间差异巨大,但不同国家的庆祝活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毫无二致。

关于作者:方柏林,在美从事课程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名文学翻译和专栏作家,撰写跨文化方面的课题。

(编译:任建霞;编辑:齐磊 王晗)

标签: